极目新闻记者 杨锦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7日至8日,位于广东揭阳玉湖镇新寮村的黄旭华旧居迎来大量本地市民献花,人们将哀思寄托在一束束菊花花束中。
新寮村是黄旭华祖籍家乡之所在。黄旭华投身祖国核潜艇事业后隐姓埋名,曾经30年未回过广东,但他对家乡的思念一刻未曾停止,这些年来他多次回乡省亲。
“叔叔返乡,我们见面时,他喜欢问我家族亲人的近况。我的叔叔姑姑有哪些人,他都记得很清楚。”黄旭华堂侄黄国平回忆起曾与堂叔交往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分,“叔叔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热爱祖国,献身工作,同时还深爱家乡,心中总是挂念着家乡的家人。虽然他离世了,但我们永远思念他。”
2022年回乡省亲的黄旭华夫妇在新寮村院士广场前合影(图源:“文明揭东“公众号)
“黄旭华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船舶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1926年3月12日,他出生于广东汕尾,祖籍广东揭阳市玉湖镇新寮村。黄旭华中学时战火四起,其就读的学校也被迫迁址,他跟随学校来到揭西山区念书,暑假时便就近到新寮村的爷爷祖屋居住学习。
少年时代在炮火声中度过的黄旭华一心报国,后来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宏愿。1958年,他奉命赴京,开始参加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从此隐姓埋名30年,全身心投入核潜艇这一国之重器的研究和制造,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
直到1987年,黄旭华寄回家一本《文汇月刊》,里面刊登了一篇报告文学,题目是《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上面没有他的名字,但有其妻子李世英的名字,家乡的亲人才知道,黄旭华是搞核潜艇的。
黄旭华的堂侄黄国平今年已84岁,他告诉记者,黄旭华赴京为国效力时,自己居住在棉湖揭阳棉湖镇,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位叔叔的消息。后来得知原来长久失联的叔叔是在研制核潜艇,他感到很高兴也很光荣,“得知亲人为国家做出贡献,我们心中是很荣耀的。”
远离家乡数十年,黄旭华未曾放下过牵挂。身份解密后,他多次回到广东省亲。族亲黄占魁记得,数十年前,黄旭华曾和家族亲友在玉湖镇聚会。他当时见到黄旭华,感觉其为人低调,十分亲切,谈话时从不自夸,总是询问家乡的变迁,关心家人的变化。
黄占魁今年已经74岁,但谈起黄旭华的事迹,他仍如数家珍。“黄旭华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他表示,黄旭华获颁“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共和国勋章等荣誉时刻,族亲都会守候关注,默默为他感到自豪。
黄旭华旧居黄院士说一直以家乡为荣
乡亲族人以黄旭华为荣,黄旭华也始终热忱地爱着家乡,挂念亲人。黄国平谈到对叔叔的印象,多次说“好,好到不知道怎么说了,就是很好”。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黄氏族亲居住在新寮村,黄国平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来,黄旭华多次回新寮村,回来时也常去看望黄国平。“他说自己回来就是要和亲人见面的。”黄国平表示,黄旭华对下一辈人的关爱让他很受感动,“他的工作那么忙,做的任务那么重,但是他心里还是没有忘记我们。”
黄国平回忆,黄旭华和他见面的时候,很喜欢谈到家族的亲人,“我有哪些叔叔、姑姑等,他都记得很清楚,他会关心地询问他们的情况如何。”黄国平说。
除了关心亲人,黄旭华也一直不忘家乡。2014年,黄旭华回乡时挥毫题下“我爱故乡新寮村”传情,相关题词牌匾一直陈列在旧居中公开展览;2017年9月28日,黄旭华偕夫人李世英再次回家乡省亲时深情地说:“我到哪里我都一定会说,我是广东揭阳玉湖镇新寮村人,我一直以我的家乡为荣,没有忘记!”2018年春节前夕,黄旭华院士还专门给揭阳市亲笔题词“贤德揭阳、揭阳进贤”。
黄旭华手书牌匾,展示在旧居展厅内2024年,黄院士通过女儿黄峻向揭阳市国防教育图书馆捐赠核潜艇模型,深情寄语家乡学子努力向上,学好本领,将来投身国防事业报效祖国。黄国平向记者透露了那次捐赠的另一个小细节,“当时黄峻结束工作后还特意来看望我。她说‘我爸爸我妈妈交代我来家乡一定要问候您’。”他说。
重提关于黄旭华的种种,黄国平难掩激动,又难忍伤怀。“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们的心里很悲伤。我们忘不了叔叔对我们的好。虽然他去世了,我们还是很想念,以后也是常常要思念他的。”
揭阳乡亲自发到院士旧居献花
近年来,黄旭华旧居被改造为黄旭华事迹展览馆。旧居内设黄旭华院士成就展厅、院士卧室、家具农具室等展室,详细介绍了院士献身国防的相关事迹,展示着由他主持研制的核潜艇模型。当地文旅志愿者向记者介绍,作为红色景点,黄旭华旧居一年接待数十个旅游团来访或单位团建活动。
2月7日,黄旭华院士辞世的消息传来后,许多揭阳市民自发来到旧居敬献鲜花,鞠躬致意,还有书店向旧居捐赠《黄旭华传》,用自己的方式缅怀国士。
2月8日上午,揭东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一大早他们一家人便出发前往黄旭华旧居,因为玉湖镇上花店很少,他们特意驱车十多公里到隔壁丰顺的镇上买来鲜花。
当日,陈女士和家人也带着一双儿女特意从榕城区驱车20多公里,来到旧居缅怀黄旭华院士。“我们都知道黄院士的事迹,知道他的祖籍是揭阳,是伟大的科学家,是我们的骄傲。这次前来既是为了怀念黄院士,也是为了鼓舞孩子们向他学习。”陈女士说。她的大女儿今年读五年级,课余时间学习音乐,看到展览中展示的黄旭华为核潜艇人创作的《09战歌》曲谱,连忙让妈妈拍下来,回去要尝试弹出来。
到8日下午,旧居内黄旭华院士的雕塑前已经变成了花的海洋,一束束白菊、黄菊,寄托了真挚的哀思。直到傍晚,仍不停有附近居民来到旧居排队献花。
市民自发在黄旭华院士雕塑前献花看到雕塑前敬献的鲜花,黄占魁十分感动。“黄旭华院士为国奋斗一生,贡献一生,他获得尊敬是值得的。作为族亲,我们也希望黄院士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可以传承下去。”他说。
(图片除标注外,均为极目新闻记者拍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