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

广州一中学开设黄旭华班,招收具有突出数学、物理潜质和特长的中学生

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逝世 ,享年99岁。去年11月,广州天省实验学校开设“黄旭华班”,招收具有突出数学、物理潜质和特长,并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拔尖中学生。黄旭华院士的女儿、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黄峻博士为师生作了《我的父亲黄旭华》专题报告会。她分享了其父亲黄旭华院士一辈子为国家“深潜”隐“功”埋名三十载的故事,并向同学们传达了黄旭华院士对学子的期许,“青年人是国家的未

送别黄旭华院士 武汉市民带上了核潜艇模型

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9岁。这两天,不少群众前往中国船舶719所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科学家。早上不到9点,已有不少市民抵达吊唁现场。门口的栅栏旁,鲜花整齐地摆放着,每一张卡片上都写满了对黄旭华院士深深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襄阳高三学生 张承奥:您的奉献护佑了祖国安宁,拓展了深蓝征程,今虽远去,但精神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

图忆|为国“深潜”一生,他的事业永不沉没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020年1月10日,年逾九旬的黄旭华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在此之前,少有人知晓他的名字。作为共和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他远离家乡,隐姓埋名,在深海中默默耕耘,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如2013年当选“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时对他的颁奖词所言:“你的人

赫赫而无名丨黄旭华题字的乡村学校里,走出了他的“小学弟”

海报新闻记者 文露漪 首席记者 解强民 报道“金铺中学的文化墙上贴着黄爷爷的故事,以前我们每天去食堂的路上都能看到,现在我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有幸成为了黄爷爷的‘小学弟’,黄爷爷却离开了。”2月7日,20岁的郑维台在朋友圈中看到校友们悼念黄旭华院士的文章,回忆起中学校园里和黄旭华院士相关的点点滴滴,十分感慨。2018年,13岁的郑维台进入湖北省英山县金铺中学读书。金铺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身为中国

痛别“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曾说“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为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隐姓埋名30载,默默无闻地在无声处作出自己的贡献。直至把核潜艇研制工作的接力棒传给第二代科研人员之后,黄旭华院士仍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继续坚持在工

“深潜”三十载 旭日耀中华 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2016年12月20日,黄旭华在办公室内与同事交谈。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杏林之家,原名黄绍强,在9个孩子中排行老三。黄旭华的父母开设药房救死扶伤,享誉乡

黄旭华院士92岁高龄时坚持再下401核潜艇,进出直径不足1米的水密门,说“一点都不累”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共和国勋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0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9日早,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中国船舶”发布《深切缅怀黄旭华:永远的核潜艇功勋》一文,其中提到,黄旭华在92岁高龄再下核潜艇。“2018年,92岁高龄的黄旭华来到位于青岛的海军博物馆。他们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据中国船舶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

寒风中站立4个多小时,只为献上一束鲜花!鄂州市民连续两天赶来吊唁黄老

极目新闻记者 王俐燃摄影记者 邹斌 宋枕涛 刘博 刘中灿2月10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举行,鄂州市民陈进是最早来到现场吊唁的人之一,他在寒风中站立了4个多小时,只为给黄老献上一束鲜花。市民陈进在殡仪馆门口等待陈进于当日早上6点多出发,驾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武昌殡仪馆。“虽然通知的是11点进场,但我想着早点来,也好早做准备。”陈进说。此外,记者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