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 1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
就业推出科研型、管理型就业见习岗位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顺利完成“1200万人以上”的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2025年,人社部将落实中央高质量充分就业意见,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建立重大项目就业岗位归集发布机制。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推动“个人创业一件事”。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出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文件,实施青年就业岗位开发计划,挖掘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就业社保、医疗卫生等领域就业机会,推出科研型、管理型就业见习岗位。实施2025年“三支一扶”计划。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推行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推行阶梯化、差异化补贴政策。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出台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文件。加强“一库一平台”建设。开展“10+N”就业服务活动。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制造业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力度。
保障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
2024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审议通过,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加强大龄失业人员保障等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平稳运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完善领取条件和领取办法。制定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扩大病残津贴适用范围,统一领取条件和待遇标准等。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2024年底1037.99万人参保。
下一步,人社部将积极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个人养老金相关支持政策。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提高社保待遇。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积极推动集体补助规范化试点。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指导各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保费等社保帮扶政策。实施高质量参保行动。研究制定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政策,优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稳妥做好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深入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持续完善全国性线上服务平台功能。
链接
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本报综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1日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国范围内实施之后,有哪些新的变化。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府给予税收政策优惠支持,个人自愿参加、个人缴费完全积累以及市场化运营等特点。2022年11月,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实施,两年以来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通知,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扩大实施范围。从2024年12月15号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也就是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同步扩大到全国,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缴费,按照每年1.2万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者是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的时候单独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优化产品供给。在现有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了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范围。另外,金融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投资咨询服务,也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不断增加销售品种。商业银行也要为参加人变更开户银行、领取个人养老金等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个性化服务。
完善领取条件和办法,在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可以领取个人养老金之外,增加了提取领取的情形,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是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达到领取条件,可以通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国统一的线上服务入口以及商业银行等途径提出申请并经核实以后,由商业银行将个人养老金发放至本人的社保卡银行账户。
下一步,人社部也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具备条件的群众参加进来,增加一份积累,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