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冬小麦陆续开始返青,冬油菜进入蕾薹期,长势均好于常年,春季田管已经有序展开;华南地区早稻开始浸种育秧,北方地区正在备种备肥检修农机,化肥等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春耕生产开局良好。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抓好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推进,各地抢抓农时,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翻耕稻田、采购农资、运秧插秧……广袤田野上,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徐徐铺展,处处是辛勤耕耘的身影,播种着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中国饭碗里装了更多中国粮,进一步增强了粮食安全底气。“二十一连丰”的成绩来之不易,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14亿多人不仅能够吃得饱,而且吃得越来越好。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事实一再证明,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自给,才能真正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从容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高枕无忧。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紧平衡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农业稳产增产,科技是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被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为春耕备耕插上了智慧翅膀。据报道,农业农村部派出22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多个粮油主产省份,调查小麦油菜苗情长势、种植意向和农资下摆等情况,有力有序推进春管春耕。在江苏盐城,智慧农业物联网云技术因时因地因苗精准施策,科学管理提升效益;在吉林大安,开垦修复盐碱地过程中,科技手段精准监测土壤状况,为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今年的春耕生产种植过程中,科技元素出现的频率很高,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儿,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群众一日三餐,一头连着国家发展稳定。又到一年春耕时,不误农时不负春。做好春耕备耕工作,为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打牢基础,才能让我们更有底气端牢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当前,农作物进入播种生长的重要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环节、全过程、全要素挖掘单产提升潜力,开好局起好步,再迎一个丰收年。
文/罗建华
责任编辑:韩保林(EN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