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瞻淇鱼灯非遗传承人郑冬蛟

在家乡安徽歙县瞻淇村

组织父老乡亲一块办了场鱼灯主题“村晚”

他想邀请全国网友一起感受

这流传近千年的浪漫民俗

和独属于此处的浓浓年味儿

1月10日晚7点,“村晚”进入高潮

拥有老中青三代手艺人的鱼灯队

耍着“鱼跃龙门”“如鱼得水”的鱼步穿行全村

祈愿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除了嬉鱼灯

还有得胜鼓、安徽泗州戏、取暖神器“火熜”走秀……

13个安徽特色节目

在人们重新点亮鱼灯的绝美场面中

落下帷幕

网友们纷纷表示

“年味儿这不就来了么”

而在郑冬蛟心底

最深的愿望始终是

将已有800多年历史的瞻淇鱼灯代代传承下去

“锣鼓响,脚板痒”

郑冬蛟这几年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发展瞻淇鱼灯

一次演出被发到抖音上

偶然的爆火

开启了他作为主播“鱼承薪火”的非遗推广事业

最多一次直播吸引了27万人观看

受到其他主播办“村晚”、推广当地民俗的启发

郑冬蛟决心在蛇年新春来临之际也办一场鱼灯“村晚”

他说,希望年轻人回到村里也能赚到钱

这样鱼灯才能持续发展

“鱼灯一亮,就是年轻人该回家团圆的日子了。”

在郑冬蛟办“村晚”的同一天

福建漳浦县

提线木偶戏非遗传承人蔡冬梅也在家乡办了一场

闽南文化主题“村晚”

摇头晃脑的木偶、畲族儿童的竹竿舞、大合唱《爱拼才会赢》

……

13个极具闽南风情的节目上场

直播间网友也要赞一声“hong gu!”

(闽南语“很牛”的意思)

不仅是郑冬蛟、蔡冬梅

乡村才艺主播办“村晚”的热潮早已席卷全国

公开数据显示

过去一年超4700名主播在抖音平台进行了约3万场“村晚”主题直播

这也意味着4700个中国乡村通过直播被更多人看到

直播间成为乡村民俗的放大器

如“黄豆一撒、簸箕一摇”的

晋南威风锣鼓主播、传承人张勇

他打鼓30年跑遍300多个村

从锣鼓老艺人

记在烟盒纸、香皂纸壳上的笔记里

抄写记录了1500首濒危曲牌

他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和探索

使直播间成为威风锣鼓的“第二舞台”

最多一场直播有60多万人观看

2024年农历新年前

他在老家临汾市泊庄村办了一场锣鼓主题村晚

展示《乱撕麻》等濒临失传的威风锣鼓曲牌

和乡邻鼓友们共同找回消失的鼓声

790万网友观看的热度

让晋南威风锣鼓彻底火出山西、火向全国

又如来自湘西

由四个“90后”苗族青年组成的

“苗人三蛮”乐队

他们曾线下组建乐队但寥寥收场

如今

他们回到苗寨在直播间找到了新舞台

有了可观收入

他们把自己称为“乡村守护人”

因为家乡给了他们音乐灵感的滋养

2024年1月20日

苗人三蛮在老家凤凰县腊尔山镇

组织了一场“村晚”演出

直播吸引了超700万网友观看

这场演出的特别之处还在于

外出务工青年、在家带娃的宝妈等

都通过节目征集参与了进来

冬日里的人情与温暖,悉数复苏

再如8岁学戏、14岁成为泗州戏非遗传承人的

蚌埠青年贡健强

这位“00后”发现

泗州戏演员年龄断层很严重

于是

2023年还在上大二的他

用这些年自己攒下来的三四万元

成立了“蚌埠市玉麒麟青年泗州戏剧团”

目前团里有十几个人

其中很多年轻演员是他从抖音上挖过来的

没有正式排练场地

他就带着演员们在家里排练

没有演出市场

他就带上红地毯和道具箱

找个人多的地方随时搭起舞台

2024年秋收节

贡健强回到老家安徽蚌埠马城镇贡姚村

办了一场以泗州戏为主题的“村晚”

他召集起教会他泗州戏的老师傅

邀请来当地花鼓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让传统的泗州戏在家乡的田间地头唱起来

让寂静的村子热闹起来……

当然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