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
“打飞的”跨越万里寻医!青岛医术为加纳夫妻圆生育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刁明杰11000公里,跨越小半个地球,近日,一对来自非洲加纳的年轻夫妻“打飞的”来到青岛寻医治疗,得知情况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除夕当日主动放弃休假,通力合作为患者成功手术,实现了医患间的双向奔赴,传递着中国医者的无疆大爱。1月28日,适逢除夕,就在千家万户共享天伦的团聚时刻,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妇科的多位医护人员却主动放弃休假,一大早集体赶赴医院。让他们放心不下的是一对来
基因靶向药首次在子宫内有效治疗遗传病
新华社华盛顿2月23日电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为了在孩子出生前治疗一种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一名两岁半女孩的母亲曾在孕晚期服用基因靶向药物,女孩出生后继续服用该药。目前女孩未出现有关这种遗传病的任何症状。论文称,这是全球首次在子宫内有效治疗遗传病。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负责此次治疗研究的美国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临床神经学家理查德·芬克尔介绍说,女孩父母此前已有一个孩
68岁婆婆子宫“往外跑”,武汉专家微创手术解决难言之隐
极目新闻通讯员 薛源年近七旬的老人患子宫脱垂十多年,因位置隐私不便向家人诉说,一直拖着没有就诊,直到近日,子宫完全“掉”出体外。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赵良平主任医师为她进行微创手术,解决了“难言之隐”。2月10日,老人康复出院。赵良平主任向患者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通讯员张祖国摄)家住武汉市硚口区的周婆婆(化姓)今年68岁,与老伴一起经营着一家面包店。她说,年轻时分娩遇到难产,好不容易才把孩子生下来
首例!在子宫内开始治疗罕见遗传病的女童出生后无疾病迹象
·这项研究强调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为更大规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还增加了在子宫内治疗其他遗传病的可能性。首位在子宫内开始接受治疗的女孩,在两岁半后没有出现罕见遗传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迹象。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Sydney)儿科神经学家米歇尔·法拉(Michelle Farrar)说,这意味“婴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没有出现任
威海市中心医院妇科:开展保留子宫“U”型病灶切除术
大众网记者 高慧 通讯员 王倩 威海报道“以前治病和保留子宫只能二选一,这对我来说不能接受,而现在不仅能解决病痛的困扰,还能保留子宫,真是挺好的。”近日,在威海市中心医院妇科病房内,患者李女士(化名)表示,由于有保留子宫的意愿,患有子宫腺肌病、饱受痛经与贫血困扰、经药物治疗也没有效果的她一直没有做切除子宫手术,“这个保留子宫‘U’型病灶切除术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威海市中心医院妇科主任刘晓燕介绍
热搜第一!北大教授因女儿痛经研发新药,网友:很需要,快点上市!
昨晚(14日)#北大教授因女儿痛经研发新药#这一话题,冲上热搜榜第一不少女性被子宫内膜异位症困扰。北京大学肖瑞平教授透露,她的女儿就因此备受痛经的折磨,有时候吃6片止痛片都没用。为此,她开始研究这方面的课题,目前一款副作用更小的新药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并得到了我国药监局突破疗法的认证。△视频来源@央视网相关统计表明,近2/3的女性朋友都经历过痛经;有的研究甚至发现近91%的女性受到痛经的困扰,比
挖挖挖!常州很多人出动了……
春意渐浓,除了追雪,挖春菜,成为不少市民的休闲选择。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都晒出挖野菜的分享图。在溧阳市戴埠镇某生态园后山,一群群市民带着小铲子、剪刀和塑料袋,组团前来采摘野菜。野葱、荠菜、马兰等野菜在山坡上竞相生长,市民们动作娴熟地采摘着。其中,不少人是第二次、第三次前来体验挖野菜的乐趣。从溧阳市区赶来的邱女士表示,去年冬天就曾来此挖野菜,但因时间太晚收获不多,这次特地赶早来采摘。一位正在挖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