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乡村振兴中国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能孕育一方道地药材。从高山到平原,从丘陵到密林,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中药材种植。治病救人的药材,变身增收致富的“药财”,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开出了乡村振兴的“良方”。

天麻,是一种较为奇特的植物,无根、无绿叶,地下的块茎只在成熟时才冒出一根茎秆,平时难寻踪迹,常隐匿在高海拔的山林之中。

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推广,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已日渐成熟,野生天麻的保种、育种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依托秦巴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天麻产业,已成为陕西省汉中市的特色产业。目前,汉中全市天麻栽培面积约16万亩,年综合产值达64亿元。

大渡河畔的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崇山峻岭间盛产各类中药材。金河镇五一村是黄连最集中的种植区之一,山民们不辞辛劳,常年在高山间耕作,种植环境虽然艰苦但收益颇丰,苦黄连“种”出了甜日子。

除了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金口河区的村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中药材种植吃起了特色的“旅游饭”。2023年,金口河区旅游接待人次达132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8亿元。

东兴天冬是陪伴当地人记忆的道地药材,作为一种中药材,它不仅没有苦味,还回味甘甜。用天冬制作的蜜饯,是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特产。

如今,东兴区把天冬种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一号工程”,推广粮药套种天冬50000余亩,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甜蜜的味道跟甜蜜的生活在东兴这片土地上实现了“双向奔赴”。

走进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各乡镇,有一种草看似其貌不扬,但名字却家喻户晓,那就是被誉为“东方神草”的青蒿。

青蒿又称苦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的适应能力强,适宜在山区养殖。而现在,地里除了种青蒿,还可以套种其他作物,实现一地多收。

从过去的“野草”摇身变成“致富草”,青蒿产业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持续赋能。

多年来,昆药集团聚力探索着青蒿的产业化之路,不断挖掘青蒿的价值。每年在酉阳种植青蒿2万多亩,青蒿农业年产值超3千万元,带动了当地6700余户村民通过种植青蒿增收致富。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的群山中自古就盛产优质的铁皮石斛。如今,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成为西林县大银子屯村民的重要致富手段。

从刚开始的试种发展至今,大银子屯铁皮石斛的仿野生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多亩。绿水青山正转化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