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春运于1月14日拉开序幕,繁忙的交通线让人们感受到流动中国的生机和活力。人流、货流加速流动的背后,是年复一年更加智慧的交通网。春运伊始,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看各地春运的“科技范儿”。
浙江绍兴:春运里的“科技范儿” 护航团圆回家路
△1月15日《经济信息联播》视频
2025年春运,预计近90亿人次跨区域流动,高速、国道、农村公路,交织成人们的回家路。在浙江,有一条“聪明过人”的高速公路——G92杭甬高速。每天,路上有近27万辆车通行;每分钟,超120辆车通行ETC出入口。面对春运“大考”,这条路有着自己的“独家秘籍”。
几天前,绍兴居民钱波的车在杭甬高速意外爆胎,刚想拨打求救电话,一架无人机出现在眼前。这架无人机正是在杭甬高速绍兴段率先投运的11架无人机之一,每当高速公路出现车辆违停、抛锚、拥堵等事件时,无人机会自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点。悬停预警喊话,并提供夜间照明等服务。
不仅如此,在这条路上,既有大量布设的感知设备,又有云收费站、潮汐智能机器人相互协作,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春运期间,不少山区公路还面临雨雪冰冻的挑战。在陕西,西柞高速公路是省内重要的南北向通道,冬季道路积雪结冰多发。春运期间,西柞高速一批凝冰预警系统全面投用,一部终端便可实时监测路面温度。
今年春运,交通运输部加强跨地区、跨领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大幅提高应急事件处置效率。高速情报板上,最新路况信息接续更新。座座服务区内,充电机器人缓解补能焦虑,科技感足了,回家的路也快了、通畅了。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出行服务处副处长 宋杰:春运期间,路网超大流量特征明显。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3850万辆左右,新能源车辆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了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出行补能需求。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