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来一段视频询问,“张文宏是不是带货了?”视频中在卖一种蛋白棒, 家里的老人信以为真已经下单,还转发了很多群。
记者核实发现,这个账号名为 “般画234”,在视频中,“张文宏”反复介绍一种产品, 口型是他的,声音也是他的,但稍微懂点AI的小伙伴们,一眼就能分辨, 这是AI合成的视频!但是老年人哪里懂甄别啊?
记者发现,这段视频已在该账号内不可见,但商品橱窗内,还保留着蛋白棒售卖的页面,并显示 已售出1266件。
这和此前“假靳东”骗得无数阿姨砸钱一事,有异曲同工之处。
今年11月,江西一位老人来到银行办理银行卡,但手续不全又不肯离开,警方到现场后,老人表示要到银行贷款200万元给自己的男朋友“靳东”拍戏。
“我是在短视频平台上认识的‘靳东’,‘靳东’向我表白了,并用两人合照发布了短视频,现在他拍戏需要200万元,我要去帮助他。”老人略显激动的说道。
民警随即拿起老人的手机进行查看,发现老人所谓的大明星“靳东”是骗子冒充的,其所发布的视频也是由电脑AI合成,但老人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于骗子所说所做深信不疑。
随即,民警向老人进行耐心劝导,但老人对假“靳东”仍然深信不疑,于是民警一边继续开展劝解工作,一边通知老人孙子前来共同劝解。
最终,民警通过向老人展示网络上一些冒充“靳东”诈骗的新闻和现场利用AI合成照片等方式,老人才幡然醒悟过来,表示不会再相信网络上的“靳东”,对民警连连道谢,并放弃了开卡贷款的念头。
那么我们如何辨屏幕里的是真人,还是AI合成人呢?
此外, 可以要求对方在脸部挥手、用手指比数字等。真人做这些动作时,脸部表情、手部动作都很自然;如果是“数字人”,很可能出现问题。虽然现有的AI技术有能力生成脸部被部分遮挡的静止画面,但“挥手”“比数字”意味更多的动作,目前技术还没办法实时生成完美效果,从而出现破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鉴别方式都是基于现有算法的局限性。未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 “动起来”“挥手”“比数字”等有可能难不倒新技术,“数字人”同样能顺利完成以上动作,从而更加具备迷惑性。所以,防范AI诈骗,还是要从自己出发,做好信息保护,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