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诈骗犯罪易发多发

诈骗分子利用群众出行、购物、交友

等各类机会精心设计骗局

提醒大家需警惕!

↓↓↓

“旧瓶装新酒”

网络诈骗套路频出

机票“退改签”+“共享屏幕”

尊敬的罗先生您好,您预订的航班取消了,我们可帮您办理改签并支付航班延误赔偿金,您只需要下载“云服务App”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按提示操作即可……

这一新型“退改签”骗局中

骗子诱导当事人下载App

实现屏幕共享

期间打开银行App、付款码

一番操作下来

最终罗先生卡内的3万多元余额被转走

划重点

“共享屏幕”已成为诈骗分子新手段

一旦开启此功能

屏幕上显示的银行卡号、密码

以及短信验证码等内容

都会同步让对方看到

假冒政府App+“薅羊毛”

北京市民徐先生通过朋友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卫健委”App,里面还提供政府工作人员的微信。添加微信后,进入“补贴群”,群里发布“血糖仪补贴”等项目,每天可领几元钱的补贴,当会员领取了几十元补贴后,群内又发布一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声称“最少可投资3000元,每日利息45元;最多可投资5万元,每日利息高达1550元”。

划重点

警方调查发现

这款App后台地址在境外

是一款涉诈App

该案诈骗项目涉案金额约50万元

盗取语音+好友借钱

孙女士沉迷某款手游,骗子以“帮你充值游戏点券”为名和她语音聊天,并诱使她提供微信账号、密码。

其间,骗子故意询问孙女士是否为该游戏昵称本人,轻松得到语音回复“是我是我”。随后,孙女士的微信好友便接连收到“孙女士”向他们借钱的消息,听到“是我是我”的语音回复后,4个好友相信并转账。

伪装短信+“安全控件”

年底,不少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骗子也瞅准“契机”。杨某收到“积分兑换空气炸锅”的提醒短信后,看到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相似,没多怀疑就用手机打开链接,进入“掌上营业厅”页面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提交信息后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近8000元。

划重点

骗子引导当事人

下载的所谓安全控件

实际上是木马程序

一些诈骗分子

还绞尽脑汁伪装身份

冒充特定身份“设套”

达到精准施骗的目的

冒充租客“杀猪盘”

近日,有骗子通过网络平台找到史某,称要长期租一套用于出差住宿的房子。双方达成租赁合同。骗子自称是某科技公司程序员,和房东聊得甚是投机,还讨论金融投资等话题,说自己通过AI算法可以预判股市走向。信以为真的史某主动在对方推荐的网站上申请账号,陆续投入60万元,直到发现平台无法登录才意识到被骗。

以上门维修为由偷装VOIP设备

不法人员冒充联通、移动、歌华有线工作人员,上门以维修、网络提速等理由安装VOIP设备。境外诈骗分子进行远程拨号,经过VOIP设备转换,被害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就是国内的固话号码,大大降低了被害人的防范心理。

冒充快递员实施“刷单”诈骗

近日,刘女士被假冒的“顺丰快递员”添加好友,并被拉入微信群,群内展示各类礼品图片,由刘女士自行挑选。在挑选的礼品送达后,对方便诱导其下载自制的刷单App。并声称刘女士完成任务后可通过微信红包获得返利。

当刘女士申请提现时,对方以需要支付“救援金”为由,诱使刘女士通过网约车向指定位置运送88000元现金,所幸刘女士的行为及时被警方拦截。

@所有人划重点

增强警惕意识

防患于未然

陌生好友申请、陌生短信链接要加强防范甄别,避免落入陷阱。例如,骗子仿冒运营商发来的短信中,利用群众对英文字母“l”和数字“1”的低辨识度,用“l0086”冒充“10086”。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下载陌生App。不在未经核实的平台上填写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转自 | 新华社

来源:烟台公安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