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构建通江达海内河航运网”。省人大代表、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建议,山东应抢抓船舶“换道超车”窗口期,创新绿色智能标准化造船新模式,在内河船舶工业革命中“走在前”,打造内河船舶高质量发展山东样本。

张广宇表示,发展新能源船舶产业,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和导向,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转型趋势,可以优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动降本降污增效。当前,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全国内河船舶10.66万艘,京杭运河流域4.5万艘,济宁 7400余艘,有10%、1万艘船需更新,市场超千亿元规模。”张广宇说,当前内河船舶制造存在模式落后、工艺落后等问题,现代化、规模化的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企业较为稀缺。山东船舶工业基础雄厚,具备明显的产业优势,目前已形成青烟威船舶海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济宁内河船舶产业基地,船舶制造主要指标增速占全国比重连续多年位列第一梯队,船舶工业及配套产业基础雄厚,为壮大“内河版图”提供了强力支撑。

“山东加快布局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正当其时。新能源船舶潜力巨大,要抢抓产业风口,加快壮大规模,延链补链强链。”张广宇建议,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产业纳入省级战略新兴产业,以政策支撑培育内河船舶“新质生产力”。同时,指导济宁参与国家和省科技专项及标准制订,推动济宁内河新能源船型入选国家和省船舶标准,打造国家级示范基地和交通强国专项试点。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