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学瑞 滨州报道

2024年,滨州市民政局积极推动社区基金设立工作,已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66支,募集善款1260余万元,支持330余个微公益创投项目开展,服务群众26.5万余人次,探索出以社区基金为纽带、慈善项目为核心、专业服务为支撑的慈善新路径,精准解决社区治理“小、急、难”问题。

整合资源,汇聚支持社区慈善基金发展的综合力量

共享工作阵地。推动社工站与慈善工作站、未保站、救助站等多站合一,在91个乡镇(街道)实现民政服务站全覆盖。市民政局与市委宣传部共同明确民政部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享服务平台。

储备人才队伍。为91个民政服务站点配备专职社工184名,联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管员、村干部、网格员等,开展“社区工作者支持计划”“社区书记能力培训”等系列服务。

探索工作机制。分类施策,通过爱心企业家、社区社会组织、党员带头捐款,以户为单位“五元捐”“十元捐”,为特殊困难群众定向募捐等多种方式设立基金。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参与网络募捐,壮大基金规模。探索形成“1+4”工作机制,即,通过“组建一支队伍,设立一支基金,开展一次详实的家计调查,打造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依法行善,确保社区慈善基金有序运行发挥实效

依法开展募捐。社区慈善基金以县市区慈善总会的公开募捐资质为依托,设立社区募捐点。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为社区基金设立专项科目,善款及物资由专人管理。社区慈善基金坚持自募自用,专户资金有结余的,可结转下年使用。

规范使用流程。市及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印发《滨州市“善来善往”社区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社区慈善基金使用范围。居民代表、捐赠者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成立社区基金监管委员会,共同决定基金使用事项。

强化信息公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山东省慈善条例》等规定进行信息公开,善款收支情况均在慈善中国平台备案,同时通过社区公众号、公开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社区慈善氛围

健全激励机制。滨州市慈善总会列支350万元成立“善来善往”社区慈善基金,对各社区慈善基金募捐金额按照10:1的比例进行配捐。滨城区、邹平市等县市区也参照市级做法设立1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进行二次配捐。

畅通参与渠道。我市发挥各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作用,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热点话题组织议事会,对居民的意见建议集中商议,运用社区基金满足群众微心愿,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宣传作用,先后开设慈善电台节目、报纸专栏,举办“善缘”慈善沙龙,在城市核心地标、楼宇内展示慈善形象,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开设慈善电视专题栏目《微光》,深入社区挖掘慈善故事、推广慈善典型。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