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饱满的,永远不是他人的关注与赞许,而是自悦与自洽。"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个人一旦走进群体,难免会被左右情绪,约束行为,调整喜好,改变初衷。
虽然拿掉个性会让自己更合群,但也会让自己泯然于众,找不到自己。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你在人群中的样子,而是你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强行合群,会弄丢了自己
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中,少年维特拥有非凡的钢琴天赋,然而,这却使他与同龄人格格不入,遭到孤立。
为了融入集体,维特假装失去钢琴技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但如此刻意的伪装,并没有让他感受到快乐。
本来喜爱钢琴的他,为了迎合同学,强迫自己去听摇滚;
明明很聪明的他,却要努力装傻,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直到某天,维特在音像店中发现一张钢琴演奏专辑,在钢琴声中,他止不住地流泪。
他突然意识到,一直以来,他都在压抑自己的真实意愿,唯有钢琴才能带给他真正的快乐。
此后,他放弃了合群。转身去敲响了女钢琴家的门,开启了一生的钢琴之旅。
村上春树说:“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生活方式,相同的处世观点。
强行融入不同的圈子,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归属感,还会让自己活得越来越束手束脚。
直到精疲力竭的那一刻才明白,为了合群而合群,只会弄丢了自己。
盲目从众,会迷失了自己
《乌合之众》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某天早上,警察从河里打捞起一具孩子的尸首,请求居民协助辨认身份。
彼时,一个孩子突然惊恐地叫道:“他是我的同学菲利贝尔,已经好些天没来上学了。”
话音刚落,菲利贝尔的妈妈就从人群中冲了过来。
她定睛一看,发现果真是自己的儿子,不禁放声大哭。
待她稍作冷静之后,便对着人群恶狠狠地说:“一定是被人贩子拐走害死的,我可怜的孩子。”
她的指控引发居民恐慌,都在传言福尔街有拐卖儿童的人贩子。家长们都害怕让孩子独自外出。
不久后,案件侦破,死者不是菲利贝尔,而是一名外地小孩,被谋害后抛尸至此。
但警察的说法无人相信,人们仍在散播关于人贩子的谣言。
书中说:“群体意识会淹没个体理性,个体一旦归入群体,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所淹没。”
你很难想象,在群体之中,母亲竟然可以将他人认作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人人都会有的从众心理,一旦站在人群之中,就很容易丧失个人的理性,变得人云亦云。
想要摆脱这种影响力,唯有远离人群,让大脑进行无干扰思考,否则你很难逃脱被洗脑的命运。
学会独处,才能成为自己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年轻时害怕独处,认为不被接纳、没有朋友才会独处,而高朋满座、呼风唤雨才是个人魅力的体现。
年长后才懂得独处的妙处,那是自己接纳自己、自己欣赏自己、自己做自己的美好时光。
不再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的价值,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
最重要的,不再强迫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不再让自己活得像张三,像李四,唯独不像自己。
歌手朴树,娱乐圈有名的独行侠。
对他来讲,一个人、一把吉他、一首歌,人间所有的美妙尽在掌握。
他从不参加任何无意义的聚会,宁可独自去看夕阳,看云,把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揉进一首首歌中。
文化人许知远,在《十三邀》里侃侃而谈,但在节目之外,他是个形单影只的人。
他最喜欢的便是读书,读得累了,便一个人去走走。
偶尔也会与人交谈,但一定不是出于工作目的,而是随性的、自在的、收放自如的。
他们并非不需要朋友,而是不需要那么多可有可无的朋友。
他们更清楚,无论是一个人独处,还是与一群人相处,最终都要回归到“自己与自己对话”。
一个内心足够丰盛的人,是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去缝合生活给他造成的伤口。
一个有足够判断力的人,是不愿在人群中去迎合他并不认同的观点,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小丑。
学会独处的人,更能看见真实的自己,连接真实的自己。
或许也会有段混沌的时光,但过后便是不可遏制的成长。
周国平说:“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让灵魂饱满的,永远不是他人的关注与赞许,而是自悦与自洽。
你只有远离了人群,静静地享受生命中的美好,去做悦己的事,去过舒心自在的生活,你的人生才没有虚度。
综合:醒读文化
统筹:赵翔
图片:物道
投稿邮箱:yedu@nandu.cc
▊ 南都君推荐
南都品牌馆全新板块——南都旅游,重磅登场!
我们耗时一年,严格考察、筛选各线路旅游产品的源头优质服务商,携手为粉丝提供安心有保障的旅行产品与服务。让您安心每一程!开心每一刻!
无论是高性价比的常规产品,还是精品私家小团、企业团建出游一对一定制、签证代办,皆可满足您的需求!
添加南都旅游小助理
让旅行变得
更安心、更简单!
精选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