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屋檐在阳光下充气式缓缓“绒化”,祈年殿变成了“头戴礼帽”的萌偶,北京前门萌趣膨化,鸟巢Q弹变身,园博园永定塔“萌趣”转身,青龙湖公园“趣龙”游走......近期,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到,在#北京地标变毛绒玩具、#快来“惹毛”我等话题助推下,北京发布、北京文旅、丰台文旅及多所在京高校官号同步推出“绒化”地标短视频相关短视频连续登上快手热榜。

很快,众多网友也自发创作“绒化”版的北京城市地标创作互动中,一时间,可灵AI“快来惹毛我”创意特效火热出圈。

萌系AI特效妆点北京地标

文旅年轻化有了新思路

近日,“快来惹毛我!”这句俏皮标语与故宫琉璃瓦、天坛穹顶等北京地标的“毛绒变身记”,在社交媒体上演萌趣风暴。

北青报记者在北京发布视频号观察到,北京园博园永定塔化身蹦跳的绒毛玩偶,园内建筑组团“变身”:巍峨塔身裹着柔软绒毛,飞檐翘角随着动作轻轻颤动。在社交网络平台,网友与可灵AI共创北京地标:祈年殿变成了“头戴礼帽”的萌偶,北京前门萌趣膨化,鸟巢Q弹变身,“求同款文创!”“立即上链接!”网友在弹幕中刷屏,对绒感质地的喜欢转化为消费期待。

这波文旅萌化风潮背后,快手可灵AI的智慧赋能功不可没。春节期间推出的“快来惹毛我”创意特效,以AIGC技术实现动态“绒化”效果——用户上传人物或物品图片,即可生成具有“反差萌”的融合视频。低门槛的交互设计激发全民创作热忱,让城市地标通过数字再造焕发亲和力,更开辟了文旅IP年轻化传播的新赛道。

“通过创意特效将地标变得活泼可爱,拉近了北京地标与游客之间的心灵距离,使北京这座城市更加亲民、更具吸引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研究员张洪亮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

AI萌装点亮京城景点

丰台文旅解锁年轻流量密码

当AI技术为古都地标披上数字萌装,文旅传播的想象力边界再次被刷新。记者发现,从威严石雕到摩天大厦,经AI特效赋能的“萌化”地标正形成现象级传播浪潮,不仅精准捕获Z世代审美偏好,更让传统文化以轻盈姿态渗透年轻圈层。

在文旅丰台视频号中,一场数字变形记正在上演:青龙湖公园镇园石龙化身跃动光影的卡通精灵;丽泽SOHO幻化为通体透蓝的赛博萌塔;花乡奥莱村则变身粉红梦幻城堡。这场“全区组团萌化”的创意展示,成功激活年轻游客的探索欲——“求打卡路线!”“已加入周末行程!”持续刷新的互动,印证着技术革新对文旅消费的引导力。

“卡通化AI特效可以为文旅地标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吸引新一代青年消费群体。北京拥有极为丰富的文旅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关注度却并不均衡。AI赋能很多景点出圈,会让从前相对小众的文旅资源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为文旅产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进一步提升文旅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张洪亮表示。

可灵AI领潮高校

“萌”出校园文化新力量

当AI萌化风潮席卷高校,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创意浪潮正在展开。有了可灵AI“快来惹毛我”特效的加持,高校地标集体上演“数字变装秀”,一张张萌趣名片陆续出场——北大西校门变身Q弹果冻门,清华大礼堂化作绒球宫殿,与人大明德楼的学院风萌宠、北师大童话城堡主楼、北交大科技感萌趣校门、北航星际萌舰主楼共同构成“Z世代校园图鉴”。高校组团式萌化出道,不仅重塑了云端校门的视觉语法,更激活了Z世代参与校园文化共建的热情。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许苗苗博士接受北青报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对学校更有认同感,同时,AI视频特效现在越来越‘新手友好’,可以激发更多年轻人的脑力竞赛,让同学们在校园文化的构想和创意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旅地标变身“赛博萌宠”

点亮首都文化年轻化之光

可灵AI“快来惹毛我”等创意特效玩法,在网络上迅速俘获了大量青年的心。这种融合灵感、文化与AI技术的创新方式,让北京的文化地标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首都文化文博资源搭建了更有活力的展示舞台,更让全世界年轻人与北京这座城市实现了极具亲和力的有效互动。

“卡通感很强的毛茸茸形象能够天然地拉近与人的距离,以温和的方式传递信息。让城市地标变成毛茸质感的玩具,也能在情感层面唤起年轻人找回童年被可爱物品包围的童年体验。”在张洪亮看来,这既是一座城市亲和力的表现,也是借北京城市窗口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的一种方式。“随着北京入境旅游政策的放宽,入境游客数量翻倍增加,受到国际游客关注度很高。将北京地标变得活泼、治愈,也为传播当代中国真实的精神面貌提供了新的视角。”张洪亮说。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