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2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完善“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3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万余件。
在推动改革创新,以机制建设提升办案质效方面,张雪樵介绍,一是构建更加完备的办案规范体系。组织召开检察公益诉讼十周年座谈会,配合立法机关推动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推动新制定或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单行法写入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最高检印发土壤保护等环境细分领域办案指引,指导各地聚焦重点办案领域等出台办案规范,提升规范化水平。
二是深化跨区域协作机制。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建立中华白海豚保护检察联盟,构建北部湾—琼州海峡跨省协作、松花江嫩江“两江流域”生态保护跨区域检察协作、古蜀道保护跨区域协作等机制,协力整治跨区域公益损害问题。
三是科技赋能健全调查保障机制。构建以卫星遥感、快速检测、鉴定评估、大数据模型为代表的“空天地”一体化公益诉讼技术支持体系。2024年技术支持公益诉讼办案4万余件,同比上升12%。针对线索发现难题,全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上架公益诉讼模型273个。
天津市检察院第一分院通过大数据监督模型,督促追回医保基金5800万余元。与中国科学院空天创新研究院、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开展合作,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支持公益诉讼办案370余件。建成投用公益诉讼检测实验室500余个,实现地市级检察院全覆盖。配合司法部将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中不预先收费的鉴定机构增加至141家。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