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乡亲们,现在很流行订单农业,但是在与不熟悉的外来公司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发生的食用仙人掌订单农业的法治案例……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有的广告宣传中不乏‘只要加盟,财源就会滚滚来’‘小投资,大回报’等诱人词句,大家一定要给自己提个醒,不要上当受骗。”近日,潍坊昌邑市司法局石埠司法所开展“法治春风助农耕”宣传活动,将法治讲座搬到了村委大院,普法人员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详细解读涉农法律知识,用法治给村民们提个醒。不仅仅是乡村,在企业、劳务市场,这样的活动都如火如荼地进行,帮助群众运用法治开启新一年,通过学法用法规避潜在风险。
工作中,潍坊昌邑市将法治工作触角前移,注重发挥法治预警优势作用,创新出“全流程”预警工作模式,法治贯穿于时时事事,降风险、保稳定、促发展。
事前,善于运用好法治宣传“大喇叭”,精准普法提前预警造氛围。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行分类普法、分人群普法、分时节普法等精准普法模式,把握法治宣传规律,在某个时间节点前提前开展专题法治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减少不稳定因素。比如,在春耕开始前,开展“春风送法进田间”活动,重点宣传土地承包、农资销售等涉农法律法规,保障良好的农业生产秩序;在拆迁改造行动启动前,普法宣传志愿队率先“进场”,以案释法宣传有关拆迁改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遵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目前,每年开展预警法治宣传活动100多场,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
“现在AI人工智能是大趋势,但是运用人工智能创作有侵犯专利、知识产权的风险,请你们在工作中多予以关注。”针对目前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昌邑市司法局法制工作科人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将人工智能侵权作为行政执法关注点,提前制定工作预案。事中,昌邑市以社会热点为突破口,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提前预警促规范,将社会热点和网络热点事件作为行政执法监督的“问题导向”,反观自身、自查自检,将热点事件涉及领域作为行政执法监督重点领域,制定针对性的行政执法监督方案,实现了行政执法监督由“眉毛胡子一把抓”向“牵住牛鼻子”的转变。工作中,通过现场执法监督、行政执法案卷抽查等形式开展,并向有关行政执法单位下达预警书、提示单,细致梳理、查缺补漏,防止本地区出现类似热点事件。目前,昌邑市司法局工作人员每天浏览主流媒体30多个,汇总热点行政执法案件近百个,已下达预警书13份,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
事后,昌邑市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要手段,提前预警保稳定。工作中,以“无讼超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非诉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织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实现市镇两级非诉调解平台全覆盖,配备专职调解员25名,实行矛盾纠纷“日排查”,抓早抓小、提前预警,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探索矛盾纠纷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群体性、反复性、易激化等类型的矛盾纠纷实行红色预警,组建调解团队,第一时间介入;对具有一定稳定性、短时间难以调处的陈年矛盾纠纷实行黄色预警,在预防发生新矛盾的同时推动旧矛盾化解;对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一般性矛盾纠纷蓝色预警,以人民调解员为主体,即知即调,防止激化。目前,每年调解矛盾纠纷3000多件,调处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