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数据开展停车精细化治理;“打包”共享停车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实现了“由乱到治”。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实施“一街一策”,推进区域交通综合治理,相继涌现出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等一批先进典型。

大数据加持停车精准化管理

麦子店街道位于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辖区内有蓝色港湾、朝阳公园、亮马河众多商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治理前,道路承载压力大,经常会出现拥堵状况,影响周边小区车辆、行人安全通行,且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交通投诉件居高不下。

近年来,街道利用大数据开展停车精准化管理,通过开展立体化调研摸排现状,召开居民议事会、社区走访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联动区城管委、区交通委等多方力量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

为解决停车资源紧张的问题,街道全面梳理整合停车资源,挖掘停车资源547个;设置错时共享停车场6处,为居民提供400余处停车位。同时,在朝阳公园西路、碧湖居南路、枣子营街等11条道路实施道路电子收费管理、上线停车位791个,周边居民符合办理道路停车居住认证条件可享受停车优惠,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大幅减少,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亮马河拆除护栏打造微景观

此前,辖区朝阳公园西路、碧湖居南路、枣子营街、博雅南街、麦子店街南段五条道路(以下简称五条道路)均为未移交道路,道路承载压力大,长期面临行车慢、错车难、车位少、违停多等问题。

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麦子店街道全力推动纳入市政管理,将五条道路的道路居住停车认证统一“打包”,居民办理认证后可在任意五条道路停车。改造后,五条道路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亮马河区域之前为避免乱停车安装了护栏,实践中反而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为此,街道对护栏进行整合优化,累计拆除冗余及不合理护栏2700米,优化道路空间布局,也起到了亮出街巷颜值的效果,打造“小而美”微景观。

区域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7%

针对亮马河景观治理、蓝港商圈、学校及地铁接驳等重点点位,街道逐一制定整治措施,打通景区交通“血管”之淤堵,打造宜商交通环境。

蓝色港湾作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国家AAA旅游景点,人车汇集、流量较大。为解决人车混行、秩序混乱等问题,街道联合相关单位多次现场沟通协商,规划研判,一处一策,最终取消存在安全隐患的停车场,协调朝阳公园开放北一门停车场,并协调采取免费停车4小时、几家社会单位采取错时停车等有针对性措施,既解决了停车难问题,也对停车进行分流。

通过持续优化路网布局、加强交通疏导、实施智能化管理,区域路网整体通行效率提升27%;朝阳公园路节假日拥堵时长缩短28%,分流路段(朝阳公园西路等5条道路)承载车流量占比达35%,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综合整治后,区域交通环境得到周边居民的广泛好评。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对整治效果表示认可,较改造前提升45个百分点。

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市交通部门将继续总结推广朝阳区麦子店“吹哨报到”、多元共治、精细化治理等交通综治经验做法,并通过组织现场拉练交流,搭建起全市交通治理经验交流互相借鉴平台。持续在重点区域开展机动车停车管理、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规范、“学医景商”周边交通环境优化、交通拥堵点位治理、慢行系统品质提升等,综合提升城市交通品质,推动打造更多环境优美、秩序和谐、群众满意的街区。

文/本报记者 刘洋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