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中,女将军邓婵玉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历史中可能没有邓婵玉,但是有另一位真实的女性——妇好。本期视频,我们请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副教授王弘治来讲讲这位传奇的女将军。

王弘治讲妇好(05:57)

在《封神第一部》结尾的时候,女将军邓禅玉当时就抓住了很多人的眼球,《封神第二部》中她冠盔戴甲、上阵杀敌,刚柔并济。我们看到跟原著当中不太一样的邓禅玉,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就是殷商著名的一位女性——妇好。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商王武丁是非常有名的明君,也可能是我们所知道的有史记录的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但是妇好,在传统的文献记载当中却几乎没有她的身影。

那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物呢?就多亏了两大考古发现。

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就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发现的甲骨文,商代的甲骨卜辞。卜辞当中妇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因为商人要祭祀自己的祖先,不管是男性祖先还有女性祖先都有,妇好不光成为了祖先,她在世的时候就有很多跟她有关的卜辞。我们现在出土的所有卜辞当中,出现所谓叫“妇”的人名,大概有两百多个。其中妇好的卜辞占了将近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你就可以看出妇好在当时商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她出现得太频繁了,考古学者、历史学家都有一些疑问,说妇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她是武丁的配偶,是王后。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她有很多的职责,在卜辞当中看她打仗、看她又去干什么事,认为“妇”可能是当时的一种官职,未必一定代表的是帝王的配偶。

这个说法被后来第二个考古发现给推翻了。1976年的时候在殷墟的宫殿区发现了妇好的墓。这个墓非常重要,几千年来没有被盗过,其中出土了两千件左右的文物,青铜器啊玉器啊各种各样的东西,据说青铜器重达1.6吨,所以这是一个具有非常丰厚陪葬品的高等墓葬。通过这些青铜器上刻的名字就知道,这就是妇好的墓。妇好不是一个什么世袭的官职,现在大家的主流观点都认为妇好就是武丁的配偶。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妇好鸮尊,器身有铭文“妇好”

幸亏有我们现代的考古发现,让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商代女性又重见天日。

我们说妇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很了不起的女性,还是看甲骨文当中的卜辞。首先她是一位可以带兵打仗的女将军。她曾经负责去征兵,征了好几千的士兵。她还和其他的将军一起率领一支超过一万三千人的大军——据说是妇好自己带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还有一个侯告带一万人——共同去讨伐当时不服从商王的一些偏远部族。她征战所及的范围在卜辞当中显示的也是很大一片地方。她几乎是随着武丁的所谓“征伐四方”的军事行动,走遍了所谓“中原四夷”。

第二,我们以前说古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就是军事, 那么“祀”什么呢?就是祭祀。而卜辞当中也有武丁呼妇好去“燎祭”,去主持一项祭祀的记录。她可以在朝廷当中主持这样比较重大的祭祀活动,那也说明了她不光是一个“赳赳武妇”,也是能够独当一面,能够主持国家祭祀礼仪活动的重要人物。另外,武丁还呼妇好去“示多妇”,派妇好去管理“多妇”,那说明她是后宫的一个首脑。

这两个主要是她的社会角色,她的家庭角色也是很丰富的,在大量的卜辞当中,还有很多是关于妇好的生育的。她至少可能有两三个孩子,有男孩有女孩。当然这也跟她的身份有关,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所以她的生育记录就会那么多。另外,她跟她的丈夫武丁之间,感情看起来好像还不错。卜辞当中王会派巫师去问妇好来还是不来,有人说妇好有自己的封地,未必一定长期住在京城当中,那么武丁可能就很挂念她什么时候来,会不会回到身边。妇好墓的出土位置也很奇怪,不在传统的墓葬区。据说这个墓坑离当时的宫殿区非常近,可以说她就是葬在了武丁的身边,武丁可能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不远处就是他当时爱妻的坟墓。所以这也能反映出当时夫妻关系的一种历史侧面。

再讲讲她的名字,有人说这个“妇好”不一定是叫“好”,因为这个字是女字旁加一个“子”,现在这个字就读“好”,但是古文字的构造跟后来不一样,这个“女”字旁只是代表她是一个女性而已,她真正的名字是“子”,可能是子姓的贵族,嫁给了武丁。在商代的甲骨文当中有一批叫做“多子族”的卜辞,是一些贵族家庭的,其中有一个就是子姓家族。这个子姓的贵族的卜辞当中跟妇好也有很深的联系,很多次提到要“献于妇好”,就是给妇好敬献很多东西。第一可能是自己娘家人,另外也说明妇好在当时的宫廷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即便是那些影响力很大的贵族家族,他们也要想办法巴结她。

所以,我们从这些历史记录当中可以零零星星地还原一个殷商时代的女性。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