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玮玮 青岛报道
近年来,学生欺凌现象在校园内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校园安全和谐环境构成了威胁。学生欺凌不仅导致受害者遭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还可能引发长远的心理阴影和社会适应困难。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此,在今年的青岛两会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开放大学社区教育学院院长、青岛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乔红表示,加强校园学生欺凌防治教育,构建无欺凌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她建议,将预防学生欺凌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欺凌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海报、宣传栏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反欺凌理念,营造“人人反对欺凌,人人参与防治”的校园氛围。另外,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普及学生欺凌的相关知识,鼓励家长与孩子建立开放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欺凌行为。
要积极促进家校合作与社区联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构建学生欺凌防治网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预防欺凌活动,支持家长监督孩子行为,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与社区组织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从源头上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防治机制,教育部门应会同公安、网信、法院、检察、司法等部门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判学生欺凌问题隐患,研究对策和处置措施。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治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详细的防治计划和应急预案,建立学生欺凌举报和受理机制,确保每一条举报都能得到及时、公正地处理。并加强校园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科技水平。对于发生的疑似欺凌事件,学校应迅速启动调查程序,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引导、纪律处分乃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确保欺凌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和纠正。
除此之外,乔红还表示,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澄清错误言论的能力有限。在加强校园学生欺凌防治教育的同时,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样至关重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可以给思想处于迷雾中的青少年以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始终拥护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为此乔红建议,要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内容,用好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好班团队课,将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纳入班团队课,通过情景导入、互动交流、自主探究等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讲深讲透讲活。
同时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在校内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注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多邀请党史专家、革命先烈的后代来到学校给学生们讲课、做讲座,使得学生对有理想信念的人的楷模和锻炼意义有清晰的认识。开展理想信念相关主题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重温革命先烈、共产党的仁人志士在理想信念支撑下的革命奋斗历程,对学生进行内容鲜活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得学生从内心获得激励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