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毕筱涵 青岛报道

近年来,青岛市建成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农村、数字农田等六大专题 86 类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图层,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温室技术等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但整体上农业企业在人工智能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相对滞后,缺乏自主建立和优化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缺乏既懂农业又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跨学科人才,限制了农业领域通用大模型研发和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对此,青岛市人大代表、凯盛浩丰农业董事长马铁民建议,开展农业领域通用大模型研发,全面提升农业AI水平,使人工智能成为新农人的“新农具”。

马铁民建议:加强数据基础建设,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建立大数据中心,整合青岛农业生产、气象、土壤、市场等数据,统一数据标准和格式,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打破数据孤岛现象,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完善的大模型训练数据。同时鼓励农业大数据资本化和市场化流通,集中存储与管理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打破企业间数据壁垒。

推动产学研合作,通过科研项目立项、设立专项奖励资金等形式,鼓励校企合作,加大农业领域垂直大模型的数据训练和应用研发,推动农业 AI 技术的自主创新与突破。推进农业行业种植标准制定,大力发展农业知识沉淀。建立农业领域大语言赋能助手,提高农户种植知识水平,降低农业数字化门槛。

政府出台措施选拔和树立标杆企业,奖励农业人工智能体在实际业务中的落地实施。鼓励企业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应用,特别是在种植、营销、技术等领域,通过算法模拟、人工智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策略调整精准度,对农业AI应用达到一定水平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

政府牵头筹办农业AI应用发展交流峰会,汇聚国内外前沿的农业 AI 技术和理念,搭建农业与 AI技术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让农业从业者、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充分沟通,加速 AI 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AI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青岛创新型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