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走过三年,作为“席上常客”的金融,围绕“再造新广东”,赋能产业蝶变,也强练自身“功底”。未来,如何精准服务好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协力打造更多“Deepseek”,考验广东金融的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和陪同“千里马”成长的眼光、魄力。

2月5日下午,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行。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在这场汇聚了监管部门、高校专家、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的论坛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探寻广东金融新春赋能实体的新起点。

晒 成 绩

多个“全国第一”“全国前列”展示广东金融发展累累硕果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走过三年,金融分论坛也连开三年。

回顾这三年金融分论坛的主题可以发现,金融赋能产业的“活水”功能一直被强调。2023年金融分论坛主题为“发挥金融‘活水’作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五外联动’,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2024年则是“发挥金融‘活水’作用 赋能产业科技高质量发展”;今年则是“加快发展金融和现代服务业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同的是,今年的论坛主题有两重含义,既强调金融业本身的加快发展,也强调金融服务产业的赋能作用。

实际上,过去一年,无论是金融业自身的成绩,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广东都交出了一份“金”果累累的成绩单,其中不乏多个“全国第一”“全国前列”。

从全省层面来看,2024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4万亿元,占GDP比重8.8%;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47万亿元,占全国的1/9;存贷款规模分别达到36.6万亿和28.4万亿元,均占全国的1/9;上市公司875家,总市值14万亿元,占全国的1/6;保费收入突破7300亿元,占全国的1/8。

在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数据同样出色。据介绍,2024年,广东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9.7%,科技创新贷款增长23%,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600家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谋 发 展

政策接连发力 广东发布资本市场重磅文件

成绩属于过去,奋进正当其时。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召下,广东将如何进一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广东省副省长刘红兵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发展总部机构,加快建设深交所、广期所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金融龙头企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持续深化与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事实上,广东近期已有“大动作”。半个月前,广东省发布资本市场重磅文件——《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进行部署。

广东证监局副局长黄王侯解读称,《若干措施》突出体系建设、质量提升、优化配置和环境塑造四个方面特点,为广东省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施工蓝图”和“行动指南”。

将视角放大,《若干措施》出台的背后,是去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被提到了新高度。去年下半年以来,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市政策。比如,去年9月24日,“一行一会一局”提出多项举措提振资本市场。10月份,央行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已开展两次操作。

今年1月,政策再次接连发力。先是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然后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推出更多红利、低波、价值、成长等策略指数ETF。

谈 赋 能

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

金融是“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刘红兵表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金融功能,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更好稳链、强链、固链,创造更多投资和经济增长点,为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全过程创新链的五大要素环环相扣、互相加持,其中,科技金融是关键一环。科技型企业在成长中面临哪些烦恼?南都湾财社科技金融调研组此前在调研中了解到,融资难最让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头疼”。好在需求端的“烦恼”也正在被金融供给端看到。

在论坛上,围绕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多家金融机构代表给出了明确表态。比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亚表示,将加大对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助力广东“贸易强省”建设。

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韩松更是立下了“军令状”:加力支持广东科技企业持续壮大,今年将确保全年制造业贷款投放8000亿元,科创企业贷款投放2000亿元。

针对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李旭也作了表态:围绕科技创新全周期,打造一体化接力式保险服务,提供“可成长”的风险保障方案,陪伴企业从小到大,激发企业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献 良 策

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 引导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

优势突出的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依然有难题待解。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也是汇聚众智、博采众长的一次大会。在分论坛上,共有来自金融监管部门、高校、金融机构、企业等的150余名代表参会,多位与会代表在发言中为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及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言献策,“金”点子频出。

比如,黄王侯在对《若干措施》进行解读时,就谈到广东资本市场发展的三点建议。一方面,他建议地市政府,坚持质量优先,用好湾区优势,支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他建议金融机构,完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深耕地方经济产业,精准有效服务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此外,他还建议各家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增强并购活力,夯实经营基础,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回报。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也分享了他对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在谈到以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规则为抓手,引导资源流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时,他表示,加快推动全省范围内实施“创新积分制”。支持各地区银行机构建立并推广应用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融资专属评价体系,支持银行机构根据企业创新积分设计专属金融产品。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黄顺威 管玉慧

点赞(0)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