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从警第一步——零下20℃的“长征”答卷
一声声急促哨音刺破警营静谧跳下床铺抓起装备冲向寒夜——这是2月13日凌晨4点乌鲁木齐市公安局警察教育训练支队140名初任民警背负30斤装备踏上“魔鬼周”严寒野训的征程开启了体能与精神的磨砺暗夜急行军 战靴碎坚冰手电汇成点点星河照亮崎岖山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战士们手持火把点亮黑夜的星星之火历历在目从深夜走到天亮队伍向天山挺进党员民警打头阵没膝的积雪如镜的冰面漫山的荆棘当年红军战士
(新春走基层)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广昌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中新网江西广昌2月10日电 题: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广昌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记者 张明新 王修君 吴鹏泉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甘竹片区),记者见到甘竹镇居民尧辉蓉时,其正在参加一场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她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2月9日,中新社“新春走基层”采访报道组一行参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昌段甘竹片区),聆听红色故事、
原创 “明君”张闻天为何在延安整风中最先出局?徐向前一语道破其原因
老覃在这段时间发布了《项英遇害前,曾向毛主席检讨离队脱逃经过,说自己是“临时动摇”》《项英遇害的消息传来,叶挺忍不住大发议论,品评项英一生为人》《项英为何一直抗拒中央的北上发展方针?只因其另有“雄图大志”》《1940年,毛主席警告项英“别犯1927年的错误”,项英气得直撂挑子》等一系列文章到“覃仕勇说史”上,讲的都是皖南事变前后所发生的事。皖南事变的惨剧,皖南新四军的失败,深深地刺痛了毛主席。实际
液体动力助新“长征”首秀
中新网西安2月12日电 (记者 张一辰)北京时间2月11日17时30分,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下称:长八改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而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下称:航天科技六院)研制的新型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YF-75DA同步完成首飞,为液体动力家族再添一员“猛将”。作为长征家族的新成员,长八改火箭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由芯一级、芯二级以及两枚助推器构成。航天科技六院为
一份红军布告里的长征故事(以物鉴史)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贵州省博物馆特精选了38件反映红军长征过贵州的文物,以“文物里的长征”为主题展出。此批文物既有红军宣传书写的文书布告、木板标语、印章传单等;也有反映贵州民众支援红军的文物,多角度地展示了红军长征过贵州的壮举。1935年底,红二、红六军团撤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向西战略转移。1936年1月进入贵州黔东地区,2月3日,红二、红六军团占领了乌江西岸
记者手记:这枚火箭的创新,要从一颗“大脑袋”说起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题:记者手记:这枚火箭的创新,要从一颗“大脑袋”说起新华社记者宋晨、陈凯姿“脑袋大”“脖子粗”是记者第一眼看到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的突出视觉印象。即使站在发射塔架下的空地向上看,直径达5.2米的整流罩也依然是个庞然大物。“大脑袋里可藏着大学问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设计师樊晨霄告诉记者,这枚憨态可掬的火箭,是为了应对未来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组网发射需求,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基
新华社权威快报|新春发新箭 长八甲火箭成功首飞
2025年2月1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又名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再添新丁,其与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基本型、无助推器串联构型共同组成长征八号系列运载火箭,形成了太阳同步轨道3吨、5吨、7吨级运载能力梯队,有力
啥时候能买“火箭票”去旅行?“长十二”总设计师说了个数字
2024年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它的众多“首次”也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首个“4米级”直径的火箭,首次在海南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的火箭,首次烧“煤”飞的火箭。这些“首次”的意义是什么?突破背后的故事又有哪些引人深思之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毛承元,为大家分享这枚“光杆”火箭背后的故事。“4米级”箭体原来是为了“坐火车”方便之前的“长征五号”是“5米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