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

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重大科研突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领衔,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突破口。“以前,全球科学家对铜基和铁基两类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就好比一个人摸到了象鼻子,另一个人摸到了象腿,大家只了解到部分情况。”薛其坤比喻说。薛其坤(中)

新突破!薛其坤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

北京时间2025年2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超导起始转变温度突破40开尔文(K),相当于零下233摄氏度,观测到“零电阻”和“抗磁性”的双重特征。这一发现使镍基材料成为继铜基、铁基之后,第三类

常压下镍氧化物具高温超导电性(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家发现—— 常压下镍氧化物具高温超导电性(科技自立自强) 这项研究实现了全链条自主创新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9日第 12 版) 本报深圳2月18日电 (记者吕绍刚、程远州)由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于北京时间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并观测到“零

原创 要不是美国人亲口说出来,我也不敢相信,原来中国已变得如此强大

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了9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美国电视台曾在节目中感叹:“中国航天员的出舱时长打破了美国在200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中国航天进步之快,能否刺激美国的雄心?”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争议。其实早在不知不觉间,中国的强大早已无需向谁证明。中国航天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世界上单次出舱时长的最高保持者是美国宇航员苏珊·赫尔姆斯和吉姆·沃斯。20

高温超导获新突破 脑机接口有新思路(一周科技观察)

高温超导获新突破 脑机接口有新思路(一周科技观察) 喻思南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03日第 13 版) 超导材料因其零电阻、完全抗磁性等神奇特性,在高技术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揭开高温超导机理之谜,科学家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日前,借助研制的先进薄膜生长技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领衔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具有高温超导电性。此前,科学家还发现了铜基、铁基高温超导体

要不是美国人亲口说出来,我也不敢相信,原来中国已变得如此强大

2024年12月17日,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了9个小时的出舱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共同关注。美国电视台曾在节目中感叹:“中国航天员的出舱时长打破了美国在2001年创造的世界纪录。”“中国航天进步之快,能否刺激美国的雄心?”这一话题再次引发争议。其实早在不知不觉间,中国的强大早已无需向谁证明。中国航天根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世界上单次出舱时长的最高保持者是美国宇航员苏珊·赫尔姆斯和吉姆·沃斯。20

2024科学WE大会:中国量子科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昨天(3日),第十二届科学WE大会在成都举办,来自中、美等国的5位科学家现场分享了包括微观量子世界、人体器官芯片等前沿科技的探索成果。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薛其坤院士团队通过1000多个样品反复实验,制备出兼具“磁性”“拓扑性”“绝缘性”的罕见材料,为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奠定了基础。在今年的科学WE大会现场,薛其坤院士带领观众,近距离领略微观量子世界的最新发现。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薛其坤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薛其坤上图为李德仁院士,下图为薛其坤院士。 新华社供图李德仁,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是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开创者之一;薛其坤,凝聚态物理领域著名科学家,取得多项引领性的重要科学突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之一。李德仁,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1939年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