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
黄山区:“小茶苗”成“大产业”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2日电 (项颖 崔艳)眼下,正是茶树育苗的好时节。在黄山区三口镇白果树村茶苗良种繁育基地内,村民们正抢抓季节时令,推动茶树种苗繁育工作,一垄垄整齐的土地即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三口镇是太平猴魁的重要产区,具有PH值适宜的土壤、温湿度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水源供应,是发展茶树种苗繁育的优质地区。白果树村依托安农大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安农大皖南综合试验站,争取资金80
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吉林粮”
立春刚过,大地的冰封还未消融,记者便已真切感受到黑土沃野传来的春天气息——种粮大户开始谋划新一年的“粮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的专家服务表已经出炉,农田里沟渠清淤疏浚整治陆续开展,合作社内农机调试检修,农户村民抢前抓早选购良种……俯瞰吉林大地,万物昭苏,生机盎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吉林,每次必看农业、必讲农业,为吉林“三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岁序更替
内蒙古巴林草原上的胚胎移植羊宝宝
中新网赤峰2月26日电 题:内蒙古巴林草原上的胚胎移植羊宝宝作者 奥蓝 李荣耀眼下正是早春接羔季,内蒙古草原每日都迎来“新生命”。今年,青昭日格图家的新生儿有些特别:它们大部分是经胚胎移植后出生的羊宝宝。青昭日格图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塔拉苏木巴兰诺尔嘎查牧民。2024年7月和11月,当地政府分两批次为他家基础母羊进行黑萨福克品种胚胎移植,如今第一批羊宝宝已顺利出生,共计32只。4月时,
江西南昌:推进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
中新网南昌2月20日电 (卢梦梦)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市,各地种粮大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正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为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在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厂房,操作员们手持扳手、钳子等工具,对几十台旋耕机、拖拉机、覆膜机、植保机等农机具进行检修。“我们首先要检查一下农机的机油和电源,还要更换破损零部件、清洗发动机,旋耕机也要下田调试,确保农机设备在春耕工作中顺利运行。目前,
他们选育的良种长成3000万亩山林(美丽中国·林场有故事①)
核心阅读杉木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用材树种。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组成杉木育种科研团队,在茫茫大山中寻优树、于寂寂深林间育良种,推动杉木育种科研与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成果。他们选育的杉木良种已推广至15省份,造林面积达3000多万亩。洋口林场南方(福建)杉木良种繁育中心杉木组培苗生产间内,技术工人用镊子将半指长的杉木苗分离后,一株株植入装有培养基的组培瓶。“洋061”“洋020”“洋6421
一号文件落实看基层丨“种粮一体化”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
日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发挥“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一号文件落实看基层,走进安徽濉溪,看这个全国重点产粮大县、国家级制种大县如何以“濉溪良种”金字招牌为牵引,大力推动小麦全产业链建设和农业片
农业农村部:近10年,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已迭代升级两轮
1月2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夯实‘三农’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请问靠什么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再创新高?2025年如何做到稳产丰产?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这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
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新华社记者古一平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再次表明,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要看到,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受气候、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