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瓜果蔬菜水产品需求旺 现代化技术保供应 还有不到两周就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各地对新鲜菜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户、合作社和净菜加工企业也都十分忙碌。进入“四九”天,气温下降,“菜篮子”“果盘子”的生产主力,也由露地生产切换到设施大棚。河北省定兴县的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近6万亩,在这里的蔬菜生产基地,茄子、西红柿、青椒等大宗蔬菜长势喜人,正在大量采收上市。河北省定兴县蔬菜基地技术员张鑫:目前我们有11个棚在生产,其中有西红柿、黄瓜、茄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4 浏览
[视频]【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张玉珍:持续推进生态建设 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2月23日)的《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我们来认识一位持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张玉珍。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张玉珍就在生态环保领域工作。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12年间,她提交的近70件建议,大部分都聚焦于生态环境保护。去年的全国两会,张玉珍就农村空间布局优化、农村固废处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领域,提出了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生态环境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冷水鱼变热产业 近年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依托境内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渔业,冷水鱼养殖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成为当地热门产业。目前全县冷水鱼网箱养殖面积达4.86万平方米,年产值约2500万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渠道。图为近日当地联合水产渔场工作人员驾驶橡皮艇在养殖网箱间穿梭作业。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风电场里的鱼味新年 国家能源集团“国能共享号”俯瞰图。(国家能源集团供图)新春佳节,八闽大地沉浸在一片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中。2月1日,记者从福建莆田秀屿石城码头乘船向东,驶向全球首座风渔融合浮式平台——“国能共享号”,实地探寻风电场里的渔获情况。“国能共享号”是深远海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成果,位于莆田南日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它由 “漂浮式风机+养殖网箱”组合而成,风电机组容量达4兆瓦,养殖网箱容积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比拼”底气足!冰冷湖水孕育“热产业” 小企业“闯”出海外大市场 央视网消息:科技创新助力青海高原的雪域冷水正在打破“无海不养鱼”的固有认知。如今,“高原三文鱼”日产已超50吨,并且游向了全球多国。高原峡谷如何孕育出这样的火热产业?中小企业筑梦三文鱼“鱼仓”被誉为“高原奇迹”的青海省龙羊峡水库海拔高达2600米,全年平均水温在12摄氏度,常年不封冻。可谁能想到这片连海都没有的西北高原,竟藏着中国三文鱼产业的“心脏”?更令人震撼的是,曾经人迹罕至的峡谷中,如今聚集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国内首份!“伏羲一号”获颁这个证书 近日,位于汕尾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的全球单体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中广核“伏羲一号”,通过中国船级社组织的建造检验,获颁国内首份风渔融合网箱平台CCS入级证书。来源:广东发布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新鲜海味满舱来(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鱼跃,摆尾,溅起水花一地——“给俺拿这条,最壮实!”山东烟台九田市场,海鲜摊位铺开百米长街,市民拎着水桶逛起“海洋大集”。“这批鱼,刚从长岛的海洋牧场‘游’过来,俩小时前才下活鱼运输船。”摊贩乐呵道,“过去‘捕’鱼,现在‘养’鱼。有了海洋牧场,海鲜的品质、产量一年赛一年。”向海洋要食物,“蓝色粮仓”越发丰饶。离岸6海里的茫茫海域,坐落着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涌浪湍急,8座智能网箱平台岿然稳立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0 浏览
国内国外“双开花” 探秘高原三文鱼畅“游”世界背后的智慧密码 央视网消息:龙羊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青海境内,从这里产出的虹鳟鱼作为三文鱼的一个品种,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到俄罗斯、墨西哥、泰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寻高原三文鱼畅“游”世界背后的智慧密码。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片面积约383平方公里的水域中分布着大大小小两百多个圆形的养殖网箱。由于水源主要是上游冰川、雪山融水,全年平均水温维持在12摄氏度左右,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三文鱼提供了理想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