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鸣

筝鸣时评丨杨家埠灯会:点亮“非遗”的烟火盛景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志伟 赵亚琼春节期间,潍坊寒亭杨家埠灯会,宛如一场盛大的传统文化狂欢,它以独特的魅力让“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浓郁的烟火气。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非遗”与民众深度交融的奇妙旅程。杨家埠灯会用一场古今融合的“光影盛宴”让我们读懂:非遗的命脉不在申遗名录上,而在每个中国人热气腾腾的生活里。当老手艺撞上新科技风筝博物馆里,匠人手中的竹骨绢面与无人机编队共舞;年画作

筝鸣时评丨烟火里的非遗传承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边永捷文化“两创”不能脱离时代变迁,必须付诸实践,才能服务于时代、服务于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融入群众生活,常演常新,方能生生不息,焕发持久生命力。近年来,潍坊市通过创新非遗传承方式,让“非遗”不仅“活”了起来,更生长出新“枝芽”。非遗融入节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春节期间,潍坊市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纳入监测直报的20家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29

筝鸣时评丨我帮企业组主场:潍坊政企同频共振的温暖叙事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高银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一场以企业为主角的“服务革命”在潍坊市掀起高质量发展新浪潮。潍坊市推出的“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打破传统政企关系,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让“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为企业搭建起精准对接的平台,展现了政府助力企业发展的决心与智慧。“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不仅是政策的创新,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通过政府主动牵线搭桥,企

筝鸣时评丨元宵节:灯火阑珊处,团圆正当时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伟莉老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元宵节起源于汉代,被称为最古老、意象最美,也是最具浪漫气息的传统节日之一。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从古代演变至今,已度过逾两千年时光,承载着中国人对团圆和美好的深切向往与追求。“正

筝鸣时评丨项目打头阵!潍坊满弓紧弦干起来

大众网评论员 梁小童稳投资就是稳经济,抓项目就是抓未来。2月24日,潍坊市委、市政府召开2025年春季潍坊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进一步发出了推动项目建设的动员令、冲锋号。项目建设始终是稳增长、促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积蓄城市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2024年,全市上下纵深推进项目建设大比拼,坚决打好扩大投资攻坚战,152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23亿元,支撑了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筝鸣时评丨山东何以做到“挑大梁、走在前”?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周建国1月20日,山东两会公布了2024年的成绩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万亿元,增长5.7%,逼近10万亿大关。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在高基数上实现历史性跃升。山东作为北方经济的重要支点,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增速跑赢全国,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力愈发强劲,日渐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彰显山东板块“分量”,也必将为缩小南北差距、引领北方经济发展增动力、强信心。这份沉甸

筝鸣时评丨习清吏廉史,做“四知先生”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徐文飞在潍坊昌邑的西南角,原有一座五十米见方的土台子,叫做“辞金台”,也叫“四知台”。相传,那是人们为纪念东汉安帝时期的杨震却金训徒而修筑的。在其调任东莱太守途中,昌邑县令、昔日学生王密赶紧准备了山珍海味为老师洗尘。杨震对此铺张之举甚是腻烦,遂将满桌珍馐赏给乡亲们,自己只吃了煎饼豆腐。饭后,王密惴惴不安,特备黄金十斤,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送给杨震。王密低语:“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

筝鸣时评丨鲁地元宵:灯火中的岁月欢歌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王娜元宵佳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宛如一部生动的民俗史诗,吟唱着齐鲁大地的千年风情,编织着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憧憬。当夜幕缓缓降临,山东各地的元宵灯火便迫不及待地亮起,瞬间将大街小巷装点得如梦如幻。在济南的芙蓉街,红灯笼沿着古街的屋檐一字排开,宛如一串熟透的红柿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柔和的灯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为古老的街巷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老济南人常说:“没逛过芙蓉街

筝鸣时评丨大道如砥,齐鲁如歌:以理性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山东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晓伟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东半岛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承载着黄河入海的千年积淀,面朝太平洋的浩瀚波涛。这片诞生过至圣先师孔子、滋养过稷下学宫的土地,走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缔造水乳交融精神,近现代农业和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祥地的山东,在互联网时代的聚光灯下,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误读与曲解。当“地域黑”的阴云遮蔽理性之光,我们更需要以历史的深度丈量文明的厚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时代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