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废弃物转化为绿色建材 2月21日,中国日报7版刊登了《Straw waste turned into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一文。这篇稿件讲述了湖北荆门如何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通过利用秸秆生产环保家具,该地区不仅在减碳方面做出贡献,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和完善的秸秆收集系统为产业园区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帮助农民提高收入,展现了秸秆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中国日报版面截图在中国许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15000平方米,超100个岔路口!超级雪地秸秆迷宫开门迎客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黑龙江铁力市近日迎来大范围降雪,当地利用冰雪资源,推出特色旅游服务。昨天(15日),当地打造的雪地秸秆迷宫正式开门迎客,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挑战。今年,铁力市打造了15000平方米的超级雪地秸秆稻田迷宫,主体部分是由废弃的水稻、大豆等农业秸秆制成4万多个长1米、高0.5米的草包堆砌而成。迷宫共有4个出口,超100个岔路口,最短穿梭时间也需要20分钟。在这里,不仅有稻田迷宫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湖北汉川:“志愿之光”照田野 乡村振兴“韵悠长” 在湖北省汉川市的麻河镇,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厚,处处洋溢着和谐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片土地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焕新。(图为麻河镇农田俯瞰图)汉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深知自身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使命。该局的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号召,带着对乡村的真挚关怀与美好愿景,投身于麻河镇的实践活动中。他们与村民们携手努力,共同致力于提升当地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全国秋收进度超七成!农机助力,按下丰产增收加速键→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当前全国秋收进度达76.5%,全国冬小麦已播43%。今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3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七成左右。根据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到了650公斤。在丰收的基础上,当地还通过推广专用农机具等方式,加大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力度。河北邯郸馆陶县农民 马显:以前秸秆不好处理,现在用了玉米双收机器,秸秆粉碎后直接卖,增加了一项收入,非常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近期广西空气质量明显下滑,环境部副部长带调研组赴当地动员攻坚 “近期广西环境空气质量出现明显下滑,形势十分严峻。”于会文在来宾调研。图片来源 微信公众号“广西生态环境”受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委托,2月17日至18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会文深入广西崇左、来宾两地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在南宁召开广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时说了上面这句话。根据广西生态环境厅官网消息,于会文此次带队调研的目的是对广西全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从于会文此次带队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2024年成功预测部分重点水体水华情况,湖北科技助力污染防治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飞 熊晶 张媛2月3日,记者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湖北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借助科技手段,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工作。2024年,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监测技术,成功预警部分重点水体的藻类水华情况,全年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2255个。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水华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2024年的几起突发事件应对中,卫星遥感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全国首套20万吨秸秆蛋白生产线落户唐山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20万吨秸秆蛋白及可消化糖生产线近日正式启动。该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东远领衔开发,依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技术研究所以及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以及过程仿生技术,历时7年研发打造了一套生物质解聚分子化秸秆技术体系,包括白蚁过程仿生的连续氧化解聚系统、底物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