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京津联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 眼下,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企业研发生产忙碌。作为北京与天津携手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合作平台,也是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重资产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自2017年正式破土动工以来,已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800余家,2024年税收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8%,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2%。如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汇聚了一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类企业,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我家这一年)台胞博导的“小美满”:“大家”“小家”皆有收获 中新网杭州2月2日电 题:台胞博导的“小美满”:“大家”“小家”皆有收获作者 张煜欢每年春节,是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遗传医学中心台籍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许志宏一家与台湾亲人难得的团聚时刻。从台湾到浙江,怀揣科研理想、携家带眷而来的许志宏没想到,自己在杭州一待就是七年多时间。许志宏今年46岁,2006年他在台博士毕业,此后前往哈佛大学医学院担任研究员。2018年,他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来到杭州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将电池“织”进衣服、裤子?纤维电池,让手机以后可随放随充 手机没电怎么办?出门太急忘带充电线?大街上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你是不是还在为这些问题而烦恼?别担心,未来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为有纤维电池了!想象一下,柔软透气的衣服、裤子,甚至是你的背包,都能储存电力,随时为你的手机充电,这听起来是不是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我要说的是,这一切正在逐渐变成现实!什么是纤维电池?简单来说,就是将电池技术与纤维材料相结合,通过特殊设计,让纤维本身具备储电和供电的能力 军事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我国自主研制AS700D载人飞艇完成首次科研试飞 记者今天(21日)从中航工业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完成了首次科研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AS700D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电动力飞艇,最大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含驾驶员最大载客量10人。首次科研飞行试验累计进行了四个起降,分别对AS700D载人飞艇的操控特性和动力特性进行全面检验。据介绍,这型飞艇在首款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毕业于长郡中学的这位博士研究生,从挂科到拿下雷军奖学金,一共分几步? 挂过科,但获得十万奖学金?这位武汉大学学子实现了逆风翻盘!2023年,雷军在武汉大学原有的“雷军奖学金”基础上,增设“雷军卓越奖学金”,每年奖励10名同学每人10万元。计算机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黄文柯,获得了2023-2024学年度“雷军卓越奖学金”。他已在CCF-A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还多次担任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审稿人。诸多成就加身,黄文柯却坦言自己挂过科,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完美“六边形战士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50 浏览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享年99岁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黄旭华生平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9 浏览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记者2月22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此项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方案。(北京量子信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41 浏览
焦点访谈|南极科考40年:中国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书写科研奇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40年来,我国南极考察一路风雪兼程、筑梦冰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不久前,我国南极科考团队设计的六足机器狗崭新亮相,定制的鞋子、特殊保温处理的电池,让考察队员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