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妮

“从时速50公里的蒸汽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我全都开过!”

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即将到来,“回家过年”这个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浓浓乡情和亲情的传统习俗早已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从1月14日开始,被称为“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的中国春运如约开启。1954年到2025年,春运走进七十一年,从时速50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从火车站里彻夜排队买票到动动手指在网上购票,回家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人员流动,其背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和

千里归家路:传承中的团圆年

编者按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今年是春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个新春,这份“非遗”荣光赋予了传统年俗新的意义,也让这个春节更加充满文化味道。从大年初一准时开启的传统庙会,到各区独具特色的京味民俗;从年货中的文创新风,到年夜饭的团圆味道……每一个习俗、每一种仪式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家庭、团聚、幸福的独特理解。本报特别策划《非遗里的年味儿》,北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