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
无人机施肥 传感器把脉 田间春管“科技范儿”十足
随着天气转暖,各地不误农时,积极做好春耕春管工作,为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在蒙城,当地投入农机具总量达1.2万台(套),大力推广智能化农机设备,并引入社会化组织推行托管服务,小麦春管更加精准高效。在河南许昌,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可精确计算出不同麦田对水肥的需求量,因地制宜变量施肥,可节约成本约15%;在湖北当阳,通过田间墒情传感器,可实时对小麦苗情进行监
山西临汾:春润麦初醒 电助灌溉忙
中新网临汾2月21日电 (杨佩佩 闫永芳)立春过后,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山西临汾30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连日来,村民们正抢抓春浇春灌黄金期,依托智慧农业系统精准调控水肥,为冬小麦返青拔节注入科技动能。在翼城县广袤的麦田里,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铺展。国网翼城县供电公司中卫供电所党员服务队两名队员“全副武装”,一边检查农排线路和设备,一边询问着灌溉用电情况,排查用电安全隐患,确保用
休宁县:大棚经济“蔬”写增收好“钱”景
中新网安徽新闻2月27日电 (余影 宋建忠)早春二月,走进休宁县广大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大棚种植基地。近年来,休宁县大力推进大棚经济发展,持续带动民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休宁县渭桥乡渠口村的金昕生态农业基地是休宁县大棚经济的“领头羊”。走进基地,一排排银色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内的红辣椒挂满枝头,西红柿的藤蔓上已经挂果,而黄白菜、芹菜更是青翠欲滴,争
全国首个甘蔗智慧农场在广西崇左建成
中新网崇左2月23日电 2月22日,全国首个甘蔗智慧农场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益兴糖料蔗基地建成。据悉,崇左作为全国糖料蔗主产区、中国“糖都”,依托中粮集团,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技术团队,采用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甘蔗智慧农场,为蔗糖生产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眼下,在智慧农场500亩核心示范基地里,新种植的糖料蔗正发芽生长,通过智能监控生成的数据将为下一步管理提供参考。益兴糖料蔗
“水肥一体化”助力!安徽阜南冬小麦出苗率达90%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安徽阜阳阜南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目前,128万亩冬小麦进入越冬关键期,为了保障冬小麦丰收增产,当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田管,确保丰收。在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种粮大户邵国爱正在对他的600多亩冬小麦进行一体化冬灌和精准控肥。去年小麦播种期间,田里新铺了滴灌带,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均匀施肥,可以减少养分流失。今年,阜南县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运用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无人机施肥 传感器把脉 田间春管“科技范儿”十足
随着天气转暖,各地不误农时,积极做好春耕春管工作,为稳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安徽4300多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在蒙城,当地投入农机具总量达1.2万台(套),大力推广智能化农机设备,并引入社会化组织推行托管服务,小麦春管更加精准高效。在河南许昌,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可精确计算出不同麦田对水肥的需求量,因地制宜变量施肥,可节约成本约15%;在湖北当阳,通过田间墒情传感器,可实时对小麦苗情进行监
山东聊城:早春农忙正当时
春回大地,山东省聊城市抓住有利时机,加紧开展农业生产。聊城市各地农业农机部门通过开展农技服务,指导农民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通过智慧化四情监测站、病虫害物联网监测等设备,对土壤、虫情、气象、苗情、孢子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组织调度各类大型机械作业;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喷灌、滴灌等节水设备进行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节水增粮。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守护冬季“菜篮子”!各地出招保供应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低温、雨雪、大风天气可能给农产品种植、运输及储存带来不利影响。为了保障供应,各地通过加强设施管理、到田间指导等工作,做好寒冷天气的应对措施。在山东莘县,从12月初开始,这里的彩椒进入采收期,当地提前对全县的蔬菜大棚进行改造,棚内放风机、环境监测仪等设施一应俱全。在江苏淮安平桥镇沈庄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辣椒大棚里安装第三层塑料保温膜。在江西德安吴山镇蔡河村现代农业综合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