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耀

新春走基层|“世界超市”义乌喜迎新春“开门红”

锣鼓喧天、龙狮舞动。2025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式开市迎客。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供应商齐聚于此,开启新一年的贸易旅程。九点整,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式开门迎客。人人脸上洋溢着充满信心的笑容,满怀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商贸城内的7.5万家商铺,背后关联着210多万家企业、带动约3200万产业工人就业。旺盛的采购需求和应有尽有的商品门类,折射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

宁波:浙江最大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建成投用

1月16日,浙江省内最大高速服务区充电站在宁波沈海高速慈城服务区建成投用。慈城服务区充电站配备了82个充电枪位,包含6个超级充电桩,最快10分钟可充满一辆新能源汽车。慈城服务区是沈海高速上的重要交通枢纽,该充电站的投用,将有效缓解充电排队情况。记者:林光耀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春走基层|浙江: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中小企业是我国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需求,数字化转型成为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小企业生产进一步提质增效。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已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顺利推进,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接下来,浙江将加快中小企业数

浙江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消费超1700亿元

新华社杭州1月22日电(记者林光耀)2024年浙江强力推进以旧换新,全省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请59.4万辆,家电以旧换新700余万台,带动消费超1700亿元。记者22日从浙江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为全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浙江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举办“浙里来消费”系列品牌活动2000余场,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创新消费场景,新认定省级高品质消费集聚区26个,累计建成一刻钟

从“世界超市”看中国信心

龙腾狮跃,锣鼓声声。经过短暂的春节休整,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国际商贸城在2月9日火热开市。开市首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人潮涌动,寻商机、谈合作,中外采购商穿梭其间。商贸城内的7.5万家商铺,背后关联着210多万家企业、带动约3200万产业工人就业。旺盛的采购需求和应有尽有的商品门类,折射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记者:林光耀、刘铭翔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浙江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消费超1700亿元

新华社杭州1月22日电(记者林光耀)2024年浙江强力推进以旧换新,全省汽车以旧换新累计申请59.4万辆,家电以旧换新700余万台,带动消费超1700亿元。记者22日从浙江全省商务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为全力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浙江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举办“浙里来消费”系列品牌活动2000余场,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创新消费场景,新认定省级高品质消费集聚区26个,累计建成一刻钟

浙江宁波民营企业外贸规模首破万亿元

新华社宁波1月21日电(记者林光耀)记者从宁波海关获悉,2024年宁波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这意味着宁波成为继深圳、上海后全国民营企业外贸规模超万亿元的第三城。2005年,宁波市民营企业外贸规模突破千亿元,实现进出口1006.7亿元,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值的36.5%;2024年,这一数字首次突破万亿元,占比也上升到76.6%。与此同时,宁波民营外贸企业数量、质量逐年提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到种菇,一个乡村的绿色蜕变

新华社杭州2月3日电(记者林光耀、郑可意、刘铭翔)走进浙江省海宁市的长啸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沿途随处可见可爱的蘑菇卡通形象。在村子西侧占地107亩的食用菌基地里,44岁的菇农许益民正忙着收拾自家的菇房,为开春的蘑菇种植做准备。蘑菇虽小,价值不低。这个食用菌基地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80万棒,年产值1500余万元。也正是这个食用菌基地,帮助长啸村完成了从“养猪村”到“零碳村”的绿色蜕变。图为长啸村的

新春走基层|从“养猪村”到“零碳村” 一个浙江乡村的绿色蜕变

从“养猪村”到“零碳村”,10年来,浙江省海宁市长啸村从一个曾经以养猪闻名的村庄,如今已蜕变为一个绿色低碳的“零碳村”。通过建设“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长啸村不仅实现了从养猪到种菇的产业转型,还成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和村民收入的提升。如今,长啸村的光伏发电系统已覆盖全村居民生活用电,该村也成为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试点村。与此同时,通过打造“零碳公园”和研学基地,长啸村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