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南

新春走基层丨黄河桥上的守护者

“铛……铛……铛……”,在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的钢梁洞之间,桥梁工们拿着检查锤、敲击着螺栓,通过声音判断大桥有没有安全隐患。这样的螺栓,在全长11.3公里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上,有将近10万颗。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是郑太高铁和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公用桥梁,承担着贯通南北的运输重任。今年春运期间,国铁集团郑州局郑州桥工段黄河桥梁车间养修工区的桥梁工要走遍大桥的226个桥墩,将这近10万颗螺栓扣件检

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发展瓶颈的特色路径,为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布局创新发展“关键一子”1月7日,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

新春走基层丨冬夜里,他们与钢花共舞

冬夜里,位于河南洛阳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内机器轰鸣,钢花飞溅。1600多摄氏度的钢水将炉前温度带到了近50摄氏度。电炉班的工人顶着高温,头戴防护盔,身着阻燃服,手持测温探棒在炉前忙碌,与钢花共舞。一炉钢水从初炼到精炼再到出钢,需要近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期间电炉班的工人们需要监测炉内温度、含碳量、含氧量等各种数据,确保钢材达标。生产忙碌的时候,电炉班的工人们每晚要炼4-5炉钢。近年来,

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发展瓶颈的特色路径,为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布局创新发展“关键一子”1月7日,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

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发展瓶颈的特色路径,为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布局创新发展“关键一子”1月7日,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

(亚冬会)冰球——男子小组赛:中国台北队胜泰国队

新华社照片,哈尔滨,2025年2月10日2月10日,中国台北队球员陈炯元(左)与泰国队球员帕特里克·福斯特纳争球。当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九届亚冬会男子冰球小组赛A组比赛中,中国台北队3比1战胜泰国队。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河南:化肥生产运输忙 春管备耕有保障

时值春管备耕时节,河南统筹做好化肥生产、运输、销售等各项工作。化肥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确保肥料产品及时投放市场;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运力调配,优化农资装运效率,为春管备耕保驾护航。2月26日,工作人员在国铁集团郑州局龙泉村车站心连心集团铁路专用线装运化肥。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2月26日,河南省汤阴县宜沟镇索下扣村一家农资店店主在摆放待售的化肥。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2月26日,在河南省汤阴县宜沟

逐梦而行,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份拼搏

在这冰与雪的赛场上每一次滑行、每一次跃起都是坚守梦想、执着前进的步伐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份拼搏愿虽艰,持则可圆梦虽遥,追则能达今日份亚冬会精彩瞬间请欣赏↓ ↓ ↓摄影:赖向东 李尕牟宇伍志尊王松杨青连振李一博孙非王建威 李嘉南编辑:毕明明 蔡湘鑫 那宇奇 肖潇孟永民 陶希夷 丁旭 杜潇逸 李俊东 曹灿(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