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

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一期项目投产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记者梁姊)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一期开发项目于7日正式投产,标志着这一全球最大变质岩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投产的一期项目主要生产设施包括1座中心处理平台和1座无人井口平台,计划投产开发井33口,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超3500立方米。渤中26-6油田的储层位于埋深超4500米的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地层,其潜山

全线首台双模盾构机“上线”,中建一局芳白城际项目再添一台盾构机始发

近日,随着盾构机刀盘开始轰鸣转动,中建一局芳白城际五工区项目夏茅站至白云城市中心站区间(以下简称夏白区间)左线盾构机“中建芳白15号”顺利始发,标志着夏白区间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目前该项目三台盾构机同时掘进中。夏白区间左线全长约3797.23米,先后下穿厂房、密集建筑群、学校、交通主干道、高压电塔等风险源。区间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穿越软硬不均地层,刀盘旋转过程中刀具接触岩土分界面产生的撞击,易造成

“深海一号”大气田累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丁怡婷)记者29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连续3年在30亿立方米以上,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深海一号”气田分为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项目于2021年6月投产,二期项目于2024年9月投产,两期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合计超1500亿立方米。气田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

挺进地下万米,与五亿多年前的岩石相遇(经济新方位)

图为深地塔科1井。资料图片10910米,深地领域再获新突破!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创下全球陆上钻井突破万米“最快”、亚洲陆上取岩芯“最深”等多项工程纪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地上,红白相间、20多层楼高的钻机矗立;地下,1130多根钻杆连接而成的“珠峰”,钻穿

宁马线板桥站-板桥北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

日前,由中铁上海局承建的宁马线(南京段)板桥站-板桥北站盾构区间,随着“奋进者1号”盾构机缓缓破开洞门,右线顺利贯通(左线已于2024年12月25日贯通),标志着全线最长、地层最复杂区间顺利实现双线贯通,这也是宁马线(南京段)首个实现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板北区间左线长3118.536米、右线长3117.284米,盾构机从板桥站始发,下穿梅钢专用线、古雄桥后沿宁芜公路到达区间风井接收。左右线2台盾构

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投产

中国日报2月7日电(记者 郑欣)2月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位于我国渤海的亿吨级油田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顺利投产,标志着全球最大变质岩潜山油田正式进入生产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渤中26-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离天津市约170公里,平均水深约20米,自2022年发现以来,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按照正常采收率测算,渤中26-6油田能够开采原油超3000万立方

湖北秭归发现4.7亿年前腕足化石

中新网宜昌2月25日电 (郝明曦)湖北省秭归县九畹溪镇穿心店村日前发现大量腕足化石,据专家初步推测,这些化石可能形成于距今约4.7亿年前的奥陶纪,属于腕足动物,为研究三峡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腕足动物是贝类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其外壳由两瓣组成,一瓣大一瓣小。此次发现的腕足化石散落于穿心店村柳树沟山坡上,分布范围约100平方

“深海一号”大气田累产天然气超百亿立方米,高产稳产运行

澎湃新闻从国内最大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已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生产凝析油超100万立方米,其中2024年天然气产量超32亿立方米,连续3年产量在30亿立方米以上,持续保持高产稳产运行状态。“深海一号”气田分为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项目于2021年6月投产,二期项目于2024年9月投产,两期项目天然气探明地质

新疆在地下10910米发现了什么?

这是我国继深空“嫦娥奔月”、深海“蛟龙入海”之后,在深地领域实现的又一重大壮举,标志着我国深地钻井工程全链条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和国产化替代,全面迈入“万米时代”。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三大壮举。2月20日,中国石油集团宣布:部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完钻。自此,我国把入地的“亚洲深度”,标注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