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个苹果重还能“变身” 空地两用无人机瞄准火星探测 近日,哈工大航天学院最新研发出一款空地两用机器人,瞄准火星探测等特殊任务场景。其大小只有300克,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可随时起飞,跨越障碍,还能超级续航。目前,该机器人已完成原型设计,有望在功能和续航等指标上超越已知同类火星飞行器。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哈工大教授杨强因病离世,享年55岁,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布讣告称,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7日18时33分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55岁。杨强(图源:哈工大官微)讣告写道:杨强同志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教学科研骨干,从1999年参加首部新体制雷达研制起,全程参与了设备试制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4 浏览
亚冬会|闲记:“尔滨”的哈哈哈哈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 闲记:“尔滨”的哈哈哈哈新华社记者王浩明、胡佳丽亚冬会的圣火即将燃起,来了哈尔滨几天,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听到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那必须是“哈”。然而,几天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体验,发现“哈”是一个字又不只是一个字,四个声调的“哈”可谓是包罗万象。哈(hā)“尔滨”这两年火了,为什么却把“哈”省略了,各种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尔滨”对游客太好了,本地人却哈(笑)不出来了。这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细数亚冬会里的科技范儿 亚冬会的舞台,冰雪为底,科技添光。开幕式火炬传递仪式上,身穿羽绒马甲的机器人“夸父”,伴着童声合唱团的歌声轻轻挥舞手臂,并在火炬手经过时与其击掌庆祝。回溯亚冬会测试赛现场,“夸父”能做到实时感知,与观众对答如流,赛事知识信手拈来;操控动作精准流畅,招手、递物一气呵成。这台机器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冷晓琨研究员创办的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搭载有哈工大计算学部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亚冬会|闲记:“尔滨”的Hā Há Hǎ Hà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王浩明、胡佳丽)亚冬会的圣火即将燃起,来了哈尔滨几天,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听到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那必须是“哈”。然而,几天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体验,发现“哈”是一个字又不只是一个字,四个声调的“哈”可谓是包罗万象。 这是2月1日在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拍摄的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哈(hā)“尔滨”这两年火了,为什么却把“哈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国防科研战线的重大损失:55岁哈工大教授杨强病逝 2月18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7日18时33分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55岁。杨强,男,回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籍贯江苏南京。198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矿山设计院工作,1994年回校攻读研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闲记:“尔滨”的Hā Há Hǎ Hà 新华社哈尔滨2月6日电(记者王浩明、胡佳丽)亚冬会的圣火即将燃起,来了哈尔滨几天,作为一个外地人在这里听到和使用最多的一个字,那必须是“哈”。然而,几天在哈尔滨的工作生活体验,发现“哈”是一个字又不只是一个字,四个声调的“哈”可谓是包罗万象。这是2月1日在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拍摄的哈尔滨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哈(hā)“尔滨”这两年火了,为什么却把“哈”省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范可新要当老师了 最后一次参加亚冬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范可新,即将入职哈尔滨工业大学。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月10日消息, 范可新即将成为一名哈工大教师,她表示,很久以前就特别向往这所学校,哈工大真的特别美。范可新在视频中同时表示,此次亚冬会在自己的家乡哈尔滨举办,从备赛的时候开始她就非常有动力,回到家乡参赛的感觉特别美好。范可新1993年9月1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2010年正式进入中国国家短道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原创 光刻机心脏病有救了?哈工大13.5nm极紫外光源问世,未来可期! 破局的时刻即将到来!长期以来,光刻机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一直卡住了我国高端芯片制造的咽喉,在极紫外光刻机领域更是如此。前几天,哈工大赵永蓬教授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出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打破了国际技术封锁的一角。极紫外光刻机对于芯片突破有多重要?我国未来的芯片产业该如何破局呢?哈工大13.5纳米极紫外光源所谓极紫外光是指波长在13.5纳米的极端紫外线,它比传统紫外线更短,因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光刻分辨率 军事 2025年01月18日 0 点赞 0 评论 45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