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
穿越海峡的热线|台湾女孩张语倢:希望更多的台青来大陆逐梦
“我觉得在大陆的生活与学习,是一段充满挑战且独一无二的经历。大陆的学习节奏紧凑,课业安排丰富,想要在学业上崭露头角,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付出大量的努力。”张语倢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种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氛围,让她印象深刻,也成为了她在大陆生活中最独特的记忆。张语倢,出生于2005年,在几个月大时便随父母从台湾搬到深圳,随后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最终考入了中国科
(新春见闻)舍台大、学中医 台青游季勳期许新年新进步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题:舍台大、学中医 台青游季勳期许新年新进步中新社记者 陈建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首卷论述医德的部分内容,也是台湾青年游季勳深为敬仰的一段话。“它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医生需要具备何种品德,读下来让人感受到一股很强的信念。”农历乙巳蛇年,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已有两年的游季勳期许自己继续精进
“斜杠”台青陈柏翰的成都“食”光变奏曲
中新网成都2月20日电 题:“斜杠”台青陈柏翰的成都“食”光变奏曲记者 岳依桐电视循环播放经典台湾偶像剧片段,吧台外侧贴着阿里山、日月潭、垦丁等台湾热门景点简介,墙面用台湾夜市照片和众多台湾知名歌手的CD装饰……近日,四川成都一家台湾美食餐厅内,来自台湾的“90后”陈柏翰端着餐盘穿梭在餐桌间,面带笑容招呼客人:“大肠包小肠和卤肉饭来啦,都是台湾特色,尝尝口味。”这是陈柏翰在四川开的第二家餐厅。餐厅
台青牙医的“西”望之路:匠心书写两岸情
中新社西安1月19日电 题:台青牙医的“西”望之路:匠心书写两岸情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来到大陆开诊所,除了提供医疗服务,我很在意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治疗中,要多给患者提供情绪价值。”蛇年春节前夕,台青牙医陈怡安忙碌依旧。2024年12月,台青陈怡安在西安的诊所中进行工作。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摄虽为台青,但37岁的陈怡安扎根大陆已有二十四载,2000年,因父母前往大陆工作,小学刚毕业的陈怡安亦随家
穿越海峡的热线|“00后”台青温亭玮:年轻人是沟通两岸的主力军
今年24岁的温亭玮来自台湾台中,如今是复旦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一名研三学生。幼时起温亭玮就随父母在大陆生活。小学、初中、高中,在大陆生活的日子贯穿了她整个少女时期。读大学时,温亭玮认为自己应当拥有在台湾生活的经历,决定去台湾的世新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台湾的那四年,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影像制作的美感等”。大一到大四,温亭玮就读于世新大学的广播电视电影学系,接触的大多是学生制片相关的拍摄内容,幕前
穿越海峡的热线|“00后”台青周子瑜:来大陆8年,爱上了湘菜
“今年是我来大陆生活的第8年,在这里我有了非常多新鲜的体验,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今年23岁的周子瑜,来自台湾桃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大陆读高中,并留在了这里。目前她正在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些年,周子瑜去过北京、上海、长沙等多座城市。从无法接受重口味食物,到爱上了辣椒炒肉、金钱蛋。她享受大陆便利的生活,也想念过去轻松的步调。在周子瑜看来,大陆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比台湾要深厚很多。她希望能够通过
穿越海峡的热线|“00后”台青蔡秉谚:大陆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大陆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一样。”2004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的蔡秉谚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蔡秉谚4岁时,爸爸被派到上海工作,他就跟随家人到上海生活。每年春节,蔡秉谚都会回台湾,在他看来,未来不论是留在大陆还是回到台湾,他都很乐意,因为两岸都是他的家。2024年蔡秉谚在武汉拍摄证件照。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在大陆生活感觉安稳和幸福在大陆生活多年,蔡秉谚认为大陆进步非常快,科技发展迅速,与台湾很多
(新春走基层)从沉沉地来到满满地回 台青行李箱里的两岸之变
中新网杭州2月2日电 题:从沉沉地来到满满地回 台青行李箱里的两岸之变作者 郭其钰一只行李箱可以装多少东西,是过年回家时的礼物,是外出打拼时的梦想……对于台青陈浩祥来说,十六年间往返于浙江和台湾,行李箱里承载着他的事业和家庭,亦见证着两岸的发展与融合。2008年,陈浩祥第一次来到大陆出差,彼时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他以往的认知,初“登陆”时的惊鸿一瞥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陈浩祥(中)参加两岸活
湖里区成立台青就业创业基地服务联盟
2月20日下午,湖里区台青就业创业基地服务联盟正式成立,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吴家莹担任首届联盟会长。福建省委台办副主任苗京平为吴家莹授牌,湖里区委书记黄颖为吴家莹授聘书。该联盟是在湖里区委台办指导下,由湖里区现有的13家台青创业就业基地自发倡导“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资源共享、共同提升”而组建的联合自治性服务平台。目前,湖里区共有国家级、省级台青创业就业基地4家,并有如厦门正旺兴台青创业就业影视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