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让-弗朗索瓦·米勒逝世150周年|大地之子的心灵交响
当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后来被视为象征主义开山之作的诗集《恶之花》,当达·芬奇《蒙娜丽莎》铜版画复制品印制发行,最终凭借在欧洲的广泛传播获得无与伦比的声誉,一位贫苦的法国农民画家在同一年完成了一幅名为《拾穗者》的布面油画。据说,这件展现务农场景的作品在1857年的沙龙展上展出时,受到了来自富裕阶级和中产阶级的负面评价,他们认为画家是在美化农民。事实证明,这是一件在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不朽杰作——被
卢梭,一位孤独漫步者的自我重塑
富于浪漫精神的后世作家往往会将晚年的卢梭描述为被放逐于天地之间的唐豪瑟式的传奇形象,这位孤独漫步者就像年老而又忧郁的夜莺,在离群索居的寂静森林中用他残余的生命吟唱出凄美的歌曲。但实际上,卢梭在当时的心境远非如此孤高洒脱,而是几乎完全被愤懑焦躁的情绪所支配。卢梭深信自己的敌人遍布整个欧洲,他们暗中缔结的阴谋集团不仅让自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而且还造谣中伤,让自己成为暴民宣泄仇恨的对象。在这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