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长城站建站40周年 科研成果丰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当地时间20日上午,长城站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庆祝建站40周年。作为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自1985年建成以来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在极地微生物研究方面,首次揭示了南北极海洋微生物群落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通过对企鹅古生态的重建揭示了企鹅繁殖地的历史迁移过程。长城站还逐步建立起涵盖大气、土壤、水体、动植物及空间地理等领域的长期观测体系。目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雪龙2”号大洋考察作业完成,获取丰富海洋生物等样品 近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任务。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到中山站卸货,去秦岭站装修,跟着“雪龙2”号做大洋科考,一路往南。随船记者王楠了解到,“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森海来到了东半球的南极罗斯海海域。户外温度已经降到了-8℃左右,在船的月池车间,队员们正在回收多参数物理海洋观测系统。这项作业完成后,意味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第41次南极考察|通讯:南极考察队的别样新春 新华社“雪龙2”号2月4日电 通讯:南极考察队的别样新春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新春佳节,北半球祖国亲人阖家团圆时,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正航行在浩瀚南大洋,穿梭于一个个作业站位间。去家万里,勇克极寒,队员们一起在地球南端度过了难忘的蛇年新春。在厨房帮厨:佳肴抚乡情厨师人手少,备菜任务重。轮流帮厨,历来是南极考察队的一项传统。不论教授还是工人,隔三岔五就要来厨房这方小天地里帮忙。没在家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第41次南极考察|中国首次在南极冰盖基于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 新华社“雪龙2”号2月25日电(记者黄韬铭)记者25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本次考察期间,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获取了钻孔温度、倾角、方位角以及钻孔直径变化等关键参数,为探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末端冰盖底部地热通量及其动力学演化机制奠定了基础。此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长城站,40岁生日快乐!中国极地科考破冰斩浪步履不停 40年前,“向阳红10”号、“J121”号船远赴南极,考察队员克服了发电、取暖、照明、交通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莽莽冰原上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南极科考站——长城站。长城站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成为能够开展完整南极活动的国家,也见证着中国人自立自强的铿锵脚步。如今,从南极边缘深入内陆,我国形成了“五站两船一基地”的南极考察格局。2月20日,长城站迎来40岁生日。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了4名极地工作者代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6 浏览
“雪龙2”号大洋考察完成哪些任务?捕捞“海天使”、穿越冰山…… 北京时间昨天(3月1日),随着最后一次拖网作业结束,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大洋队完成了本航次的大洋调查任务,包括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综合调查监测。涉及南极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在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中,“雪龙2”号都完成了哪些特别的“任务”?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里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我们现在已经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第41次南极考察|南极考察队的别样新春 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正在阿蒙森海进行大洋调查。远隔重洋,年味不减,考察队员们一起动手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观看“雪龙2”春晚,在地球最南端度过难忘的海上新春。短暂休息后,队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考察工作中。考察队员们在船上一起吃年夜饭(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考察队员在艉甲板查看拖网收获(1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考察队员田永军将拖网打捞上来的鱼进行分类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南极考察队利用冰盖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 据新华社“雪龙2”号2月25日电(记者黄韬铭)记者25日从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获悉,考察队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首次利用已有钻孔开展测井作业,获取了钻孔温度、倾角、方位角以及钻孔直径变化等关键参数,为探明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末端冰盖底部地热通量及其动力学演化机制奠定了基础。此前,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利用中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本次考察队基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9 浏览
破冰斩浪 接续探索(编辑手记) 破冰斩浪 接续探索(编辑手记) 孙佩瑾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1日第 07 版) 穿越西风带、进入南极圈,刨开永冻土、建设长城站……40年前,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克服千难万险,踏上这片神秘大陆。40年风雪兼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依次建起,见证了中国人逐梦冰原的豪情壮志。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什么?是极地探索者的艰苦奋斗。创造举世瞩目的快速建站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11 浏览
“雪龙2”号大洋考察作业完成 获取丰富海洋生物、水体等样品 近日,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南极阿蒙森海和罗斯海的大洋考察作业任务。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到中山站卸货,去秦岭站装修,跟着“雪龙2”号做大洋科考,一路往南。随船记者王楠了解到,“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从西半球的南极阿蒙森海来到了东半球的南极罗斯海海域。户外温度已经降到了-8℃左右,在船的月池车间,队员们正在回收多参数物理海洋观测系统。这项作业完成后,意味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在阿蒙森海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