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卡”热度不减,平替游戏难寻? 烟卡,是由废弃烟盒剪下来的烟标折叠而成的纸牌大小的方形卡片。因其花色丰富、可广泛收集,渐渐成为青少年的游戏新宠。除了作为游戏工具,烟卡存在诱导青少年吸烟的风险,还易被一些商贩炒作,用来赌博。 青少年沉迷烟卡风险大 不少烟卡靠捡拾,有传染疾病的风险; 助长攀比消费心理,甚至诱发违法犯罪; 变相诱导青少年吸烟。 如何为青少年架起烟卡“防火墙”?(半月谈)来源:天津教育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大学生开始感到孤独?如何破解高校“陌生人现象” 就像滚筒里的仓鼠,要一直往前跑在与一些“双一流”大学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对“在课堂之外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内心需求”的老师非常渴求。多名受访教师表示,完成科研任务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精力,投入教学上的心思相对较少。有教师认为,教学耗费的精力主要是前期备课,后面只要上课不迟到、不出教学事故,在现有考核要求下,不需要花费额外精力去跟学生交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卓泽林说,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仅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这边招人、那边离职,社区工作为何难做? 这边招人、那边离职,社区工作为何难做?半月谈记者 潘峰 何曦悦 杨稳玺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202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标准配备。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为达到配备标准,纷纷提高社区工作者招募力度。与此同时,社区工作者仍面临工作头绪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家人们!”乡村崛起家族式网红 “家人们!”乡村崛起家族式网红半月谈记者 张曦 杨稳玺家族,原指拥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备强烈的信任感和共同利益关系。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网络家族”一词跃入眼帘。爸爸宰羊、妈妈切菜、孩子拿着手机直播、七大姑八大姨一边帮忙一边唠嗑……“家人们”,这一网红时代直播间里的高频词,正在我国广大乡村里“幻化”为现实。新型“传帮带”,流量成为“新农资”“我现在一年花的钱,比过去3年挣的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17 浏览
睡在我上铺的不再是兄弟,而是“陌生人”? *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2期内容大学是青年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志同道合的朋友、引路人生的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成长支持系统。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多所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疏离苗头,他们同在一个校园、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却少有往来,高校“陌生人现象”值得关注。愈发陌生的人际关系上世纪90年代,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唱出了大学里或朦胧青涩或亲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这里,成了新晋“下班打卡地”“带娃好去处” 这里,成了新晋“下班打卡地”“带娃好去处”半月谈记者 张璇 孙飞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下班打卡地”“带娃好去处”“免费自习室”等关键词,不少帖子推送的主角,是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半月谈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服务矩阵已初步构建完成,运行管理机制也更加规范——家味浓了、人气聚了、服务多了、老幼照料更好了。贴近需求,人气提升在城市,群众希望党群服务中心具备居家养老、课后托管、休闲会客、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3 浏览
睡在上铺的不再是兄弟,而是“陌生人”?大学生太“独”绝非小事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大学是青年人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志同道合的朋友、引路人生的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成长支持系统。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多所高校调研发现,当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出现疏离苗头,他们同在一个校园、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宿舍,却少有往来,高校“陌生人现象”值得关注。(2月5日 半月谈)AI生成图大学,本应是青春碰撞、思想交融的活力场,是从校园迈向社会的关键过渡阶段。在这里,志同道 新闻 2025年02月06日 0 点赞 0 评论 25 浏览
现在开始流行“带娃式”养宠了? 现在开始流行“带娃式”养宠了?半月谈记者 刘巍巍“猫狗双全,快乐无边”“世界破破烂烂,小猫缝缝补补”……从一些人宠互动的表述中,不难察觉当前宠物消费市场的火热态势。有人说,“它经济”是悦己经济下的一个次生产物。伴随宠物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它经济”全链条开花,精细化养宠、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新趋势展露生机。宠物3.0时代:人宠关系发生改变夜幕低垂,车站月台上,一只小狗静待主人归来……这是电影《忠犬八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8 浏览
大学生开始感到孤独?如何破解高校“陌生人现象” 就像滚筒里的仓鼠,要一直往前跑在与一些“双一流”大学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对“在课堂之外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内心需求”的老师非常渴求。多名受访教师表示,完成科研任务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精力,投入教学上的心思相对较少。有教师认为,教学耗费的精力主要是前期备课,后面只要上课不迟到、不出教学事故,在现有考核要求下,不需要花费额外精力去跟学生交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卓泽林说,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仅 新闻 2025年02月11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