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

中国“人造太阳”配上“赤霄光剑”,中国聚变堆研发迎来重大突破

据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媒体1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目前已经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 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摄经专家组现场测试显示,该装置最大粒子流大于10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十余年来,EAS

中国“人造太阳”再创世界纪录,科学家:人类有望借助核能飞出太阳系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来源:央视新闻)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来源:央视新闻)EAS

“中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合作项目,中国在‘人造太阳’计划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又称“人造太阳”)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ITER的关键合作伙伴之一,中方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为‘人造太阳’计划作出了大量贡献。”“人造太阳”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据央视新闻介绍,此次突破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

我国电价迎来大调整,阶梯电价彻底取消?以后交电费要多花钱吗?

电力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我国电费实行阶梯电价,就是为了帮老百姓省点钱,但最近有消息称,电费收取方式要大改,阶梯电价将取消,这是真的吗?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力。我国电费之前实行阶梯电价,用电超过一定量之后,电价也随之上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帮老百姓省点钱,二是督促大家节约用电。但最近网传阶梯电价将取消,电力收费方式要大改,这是真的吗?以后用电怎么收费呢?阶梯电价

人类向着聚变能源开发迈出一大步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日在此间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1月20日,EAST物理实验团队在实验成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1亿摄氏度1000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些关键词共同组成的是聚变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

“人造太阳”是欧美骗局吗?无限能源时代或将来临

在末日电影中,咱们都看到过“人造太阳”,那么现实当中,有没有“人造太阳”呢?答案是,有。而且,它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向我们走来。什么是“人造太阳”?其实,“人造太阳”并不是什么科幻概念,而是基于一种科学原理——核聚变。简单来说,就是模仿太阳内部的反应,将轻元素核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聚合成重元素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清洁、高效、几乎无污染,被科学家们视为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而“人造太阳”,

新跨越!中国“人造太阳”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放电装置内部真实采集过程EAST形如“巨罐”,汇聚“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于一体,近百万个零部件协同工作,拥有专利近2000项。 EAST装置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

新春走基层·走笔|“夸父”一小步 人类一大步

从毫秒到1066秒,秒针转动不到18圈,“岛上”一晃光阴50载。和前几年一样,春节前夕我们要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看看,那里因为三面环水而有“科学岛”之名,也是我们经常蹲点采访的地方。今年1月20日,岛上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1亿摄氏度“燃烧”1066秒的新世界纪录。往年,我们都是上岛采访。今年,岛上发来新“定位”:科学岛以北,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