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舌尖上的乡愁!近200件藏品见证粤菜走向世界

1月17日,“我和祖国有个约会”——2025年侨贺新春活动暨“食单寄侨情 粤味解乡愁”华侨华人与海外粤菜历史文化展开展仪式在广州华侨博物馆举行。 广府文化、粤菜文化与华侨文化交相辉映广州“赵家狮”南国醒狮团和广州空港实验中学的龙狮团带来了精彩绝伦的狮舞表演,为侨贺新春活动拉开了序幕。启动仪式上,海外侨领们携手将金猪切开,寓意新年鸿运高照、事业蒸蒸日上。广东烹饪协会秘书长闫涛分享了粤菜在海外的故事,

吉祥中国年 | 回家团圆其乐融融

1月30日,在五莲县中五台村老屋内,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当日,从四面八方回家的亲朋齐聚父母老屋,忆乡愁,记乡愁。王义全 摄

绿满荒山绘新景 万亩桔园迎首跑——2025大理乡愁马拉松宾川站即将开赛

2025年2月23日,一场融合生态之美与运动激情的马拉松赛事——大理乡愁马拉松年度接力赛(宾川站)将在万亩柑桔飘香的宾川县小河底片区鸣枪开跑。这条穿梭于金果林海的特色赛道,不仅将展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更以"桔园首跑·大吉大利"的美好寓意,为新春百业兴旺开启吉庆篇章。荒坡变绿洲的十年蝶变站在小河底柑桔示范园观景台,目之所及皆是缀满金果的绿浪。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植被稀疏的荒坡山地。

云南丽江:多彩年俗寄“乡愁”

即将到来的春节,不仅是亲情的纽带,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云南丽江,多彩的年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非遗文化。贴春联、挂灯笼、做新衣、杀猪饭、腌火腿、舞麒麟等,每一项习俗都有着独特的寓意和传承价值。这些非遗文化,如同一条无形的线,将人们与过去紧密相连,让“乡愁”有了具体的寄托。作者:孙敏、徐俊音乐:《江南市井》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从城乡建设的几个案例谈起杨保军“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从未中断,与蕴藏在广袤土地上、城市文脉中、历史典籍里的文化传承密不可分。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是保存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文化基因、蕴藏着人民智慧、传承着千年记忆、养育着一方百姓,是中华民族的乡愁所依、文脉所系、底蕴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历史文化名城,就加强

藏在面灯面塑里的乡愁

把面团捏成灯台的形状,插上灯芯,上锅蒸熟后倒入食用油点燃,待食用油烧尽后食用……近日,记者来到山东枣庄滕州市,与枣庄面塑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梁军一起制作面灯面塑。“今天我们用的材料是小麦粉,做出来的面灯是白色的,叫作‘银灯’。如果用玉米面,做出来黄色的面灯,就叫‘金灯’。还有用荞麦面做的‘铁灯’。”梁军说,面灯面塑历史悠久、传播地域广泛、种类繁多,他教记者制作的是代表月份的面灯面塑。只见梁军将面团

数字赋能,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作者:孙 利(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需要,文化振兴是其重要维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推动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乡愁记忆是乡村文化的灵魂,包含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手工技艺等,它们在人们心中沉淀成情感符号,赋予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当前,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正迅猛发展,不

(图表·插画)旅游新年俗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2月5日非遗贺新春,文旅深融合。这个春节,从传承千百年的非遗里,人们续文脉、品年味、解乡愁。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春节假期最新数据: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全国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再创新高!新华社发 勾建山 作

江西南昌:花米粿里品“乡愁” 老少同乐传非遗

中新网南昌2月25日电(卢梦梦 夏锋)“蒸20分钟刚刚好,时间长了会过熟,短了又不够火候。”春日午后,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花米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小保正带领村民一起制作花米粿。据了解,花米粿是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的特产,起源于晋朝,距今历史已超过千年。花米粿不仅是祭祀祭祖活动的用品,还承载着乡愁,寄托着人们期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图为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石岗镇,花米粿制作技艺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