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

“携手”11年 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再升级?

央视网消息: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11.5万亿元,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三地不断提高产业转移效率,提升产业协作水平,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发展”。北京由“大而强”转向“优而精”,天津从“体系全”转向“韧性强”,河北由“接得住”转向“升级跳”。接下

雄安新区将加快疏解医院建设进度

2025年,雄安新区将加快疏解医院建设进度。具体包括:积极推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推动北京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一期项目、第二批先行启动的3家疏解医院雄安院区前期工作;强化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推动疏解医院与新区医院建立医联体;加快推动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全面投用,有序完善科室设置等。(央视新闻)

从白洋淀芦苇“平衡收割”解码雄安生态治理路径

白洋淀于雄安,如西湖于杭州。而淀中随风摇曳的坚韧芦苇,是本地人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亦是外来游客眼中的“新城印象”之一。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白洋淀的芦苇是生活的场景,也是艺术的意象。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一书写道:“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140多个淀泊相连、数千条沟壕水道纵横的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注渤海,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而

(新春见闻)雄安新区:多彩非遗迎新年

1月22日,正值农历二十三北方小年。英歌舞、舞龙舞狮、鹰爪翻子拳、飞叉等非遗表演项目亮相雄安新区,为观众呈上一场沉浸式非遗游园体验。图为飞叉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图为柔术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高跷会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演员们准备表演舞龙舞狮。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高跷会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英歌舞表演现场。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高跷会表演

京津冀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原标题:京津冀产业协同跑出“加速度” “链”出新活力 协作再升级2024年11月28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内,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参观者演示“AI+机器人”新产品。(资料片) 记者 刘光昱 摄“小德小德,请用方形积木搭一座塔。”近日,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着一台搭载了Mech-GPT多模态大模型的机器人说出操作指令。接到指令,机器人通过3D高

北京:疏解床位3000余张 建立京津冀区域医联体115个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获悉,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以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有序推进医疗卫生资源疏解,推动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目前,已完成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三地共建立京津冀区域医联体115个,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辉介绍,北京市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高质量建设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体系。同时,积极发挥“

北京城市副中心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21日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自北京城市副中心(下称副中心)启动建设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节点工程有序建设,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北京市统计局表示,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纵深推进,区域经济总量11年来连跨6个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北京

嘀~京津冀“一卡通”!协同发展11年,医疗方便交通畅行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十一个年头。目前,北京新“两翼”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紧密联动,协同发展。一年来,北京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运行平稳高效,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余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运行,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 周浩:三省市将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落地为抓手,强化“一核”辐射引领,“两翼”发力齐飞和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推

幸福牵挂丨用坚守诠释责任 以奋斗展现担当

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春节期间,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者坚守在工作一线,以苦干实干、拼搏奋斗迎接新的一年,为服务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贡献力量。中国之声系列报道《幸福牵挂》2月2日推出《用坚守诠释责任 以奋斗展现担当》。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平陆运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

京津冀豫直接受益人口超1.14亿记者从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突破7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14亿。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受益人口持续增加,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障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障率达90%以上。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