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
初春咋养生?河北中医专家详解“春捂”门道
中新网石家庄2月24日电 (谌诗雨 艾广德)近日,传统养生智慧“春捂秋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更好地理解“春捂”的科学依据与实践方法,中新网记者采访了河北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魏晓娜,详细解读“春捂”的养生之道。为什么要“春捂”?魏晓娜指出,“春捂”是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养生之道。春季阳气逐渐升发,但气温波动较大,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导致身体受寒,影响阳气的生发和抵御外邪的能力。因此,适当保暖有
注意!立春后,养生重点变了→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复苏、阳气渐升。然而,春寒料峭,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易导致人体阳气升发受阻,肝气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据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名中医党中勤教授介绍,养生需顺应天时,重点养护肝脾。肝主疏泄,春季肝气旺盛,需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预防春寒,适当"春捂",顺应阳气生发之势,避免过早减衣,避免寒邪入侵。调节情志,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通过科
鲁医健康说 | 春季易困乏、失眠焦虑 中医调养有良方
大众网记者 孙海燕 济南报道2月21日上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会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阎兆君就春季易困乏、失眠焦虑等问题给出调养方式。中医音药。春季主要采用角调音乐,角调春音具有悠扬舒畅、生气蓬勃的特点,能够促进气机上升、宣发和展放,强化肝木功能,疏肝理气,调畅解郁。适宜于肝气不足者,春季宜多听,可防治肝气郁结,有助于疗愈缓解焦虑、失眠、低沉等
(图表·漫画)养生防病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2月3日2月3日迎来立春节气,这标志着春季到来。中医专家介绍,立春时节,阳气渐升而阴寒未尽,日夜温差较大,养生防病重在保护阳气、预防风邪侵袭,并注意护肝和调节情志。新华社发 王鹏 作
二月二“龙抬头”,跟着中医学养生,固护阳气、疏肝利胆
今年的3月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俗称“龙抬头”,亦名“春耕节”。二月二是理发的吉日,也是中医养生的关键节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主治医师李壮建议,此时节养生着重于固护阳气、疏肝利胆、调畅气机,为全年健康奠定基础。“龙抬头”寓意阳气升腾,养生当以“通督脉、升阳气、通气血”为核心要义。李壮推荐导引三法:晨起梳龙脊早上5-7时,取木梳沿督脉循行路线,自神庭穴(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始,经
岁首万物苏,养肝正当时。立春时节保健这样做→
立春后,自然界阳气生发,肝脏功能也逐渐活跃。气温虽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此时若不注意保暖,或情绪波动过大以及饮食不节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特别是肝病患者,更应注重养生,以防病情加重。来源:上海发布
大寒时节如何“冬藏”?药食同源的食材有哪些?养生知识快收藏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王海隆介绍,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大寒时节,我们来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寒邪易伤阳气,冬季又与肾相应,此时温补脾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严寒,顾护正气。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顺应“冬藏”的特性,适当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过度运动、操劳而耗伤阳气;饮食上以温补食材为主,少吃生冷食品;可以在阳光
“春捂”到底该“捂”哪儿?“捂”好这3处很关键
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到底该怎么“捂”?“捂”到什么时候?往下看,一同了解↓↓↓为什么要“春捂”?从中医养生角度讲,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的阳气。从气温角度讲,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等。需要注意的是,“春捂”的原则更多适用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年轻人、抵
早春乍暖还寒 老年人巧用中医药方法养生防病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田晓航)时值孟春,乍暖还寒。中医专家提示,这一时期老年人在防寒的同时要穿着适度,还可采用中医传统功法、拍“八虚”、足浴等中医药方法自我保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晋介绍,老年人往往正气不足,易疲乏无力、不耐寒冷,因此早春时节常因担心受寒而穿衣过多,殊不知因此出汗过多容易腠理疏松,反而会感受风寒之邪,引起感冒。“老年人既要避免过早减少衣物,也要避免过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