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

我的“诗人梦”

那年七月龙眼熟,我和几个小伙伴攀爬在树上摘龙眼,忽听树下有人叫我的名字并喊道:“考上啦,考上啦!”我一激动,忘了自己是站在树枝上,双脚用力一跺,“哗啦哗啦”,连同树枝树叶一起坠落下地。整个过程脑子一片空白,懵懵懂懂地发现自己站在了泥土地上,我才有了脚踏实地的真实感。啊,暨南大学,我考上大学了。这“从天而降”的惊喜,相隔半个多世纪了,我仍清晰记得。我考上大学,村里人奔走相告,母亲和我却是又喜又忧:要

“光辉的对称”:从叶芝名诗《当你老了》中译谈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黄体军在《中华读书报》公布的名家“2024年私人书单”中,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先生特别提到这样一本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沉寂的洪钟——九叶诗人袁可嘉》,方向明著。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诗人、翻译家袁可嘉先生的传记。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谈到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光辉的对称”,即一方为优秀的作家,一方为优秀的创作型翻译家,你写得好,我翻译得也好,最

光明日报刊文:中国文化里的春天

南宋佚名《海棠蛱蝶图》明代戴进《春耕图》(局部)中国人对一年四季的明辨,大约于西周后期逐渐清晰,而在夏商时期,则只有春与秋的区分。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分析,甲骨文里只有春、秋两字,以及早期先民对岁时季节感受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描述,似可确证。 先民们最先分辨春、秋两季,无疑与春生、秋熟的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当时先民根据农业植物生长的特征,将一年分为“禾季”“麦季”两段,前者是播种的季节,大体包括冬

广东诗人林萧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诗人奖

1月5日下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中文学刊》杂志社、《诗潮》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青年诗人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记者从颁奖仪式上获悉,经过初评、终评两轮严格的评选,广东诗人林萧荣获第九届中国青年诗人奖。青年诗人林萧近照。第九届中国青年诗人奖评选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担任学术指导单位,经过初评委们的认真阅读与推荐,从数百名青年诗人与作者中,遴选出30名青年诗人进入入围名单,再由谭五昌

AI时代诗人何为?专家:“人诗互证”的人类写作无法被取代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应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青年朗诵艺术家董丽娜、李仓卯共同朗诵的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开启了日前在京举行的“中国诗歌的文化特质与社会参与”座谈会。座谈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说,中国诗歌呈现了几千年来的社会生活史,也表达了中国人的美好心理。在当下极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诗人也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

明东村的东柱啊

作者在尹东柱故居的浮雕旁留影 ◎得得第一次知道尹东柱这个名字是通过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的电影《咏鹅》,男主是尹东柱的隔代迷弟,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要和别人谈论东柱。小迷弟的最大惊喜是在韩国群山遇见了诗人的旁枝血脉、一位来自中国吉林延边龙井的女性。但此刻当下的她正在给一个韩国老头子当保姆,忍受这个坏老头的身份奚落和性骚扰企图。电影集齐了各等人物,流散的族群历史与疏离的人情现实彼此映照,而诗人尹东柱是他们的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

本文为1月17日专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中的B04-05版。B01「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尖叫的耳语者B02-B03「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可怕但欢欣的一生B04-B05「主题」伊丽莎白·毕肖普 诗是关于“失去”的艺术B06-B07「年度阅读盛典」我见青山 青山亦见我:2024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回顾B08「主题」毕肖普的朋友圈撰文丨谈炯程近乎隐秘的私人生活《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

中国诗歌网开年首播请来DeepSeek点评的诗社,捧回这个奖

极目新闻记者 张艳中国诗歌网首播的湖北诗社“次要诗人”,在2月22日举办的2025年第九届华语诗歌春晚上,荣获“2024年度优秀诗歌团体”称号,一同获奖的还有5家诗歌团体:上海华亭诗社、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山东泰安诗歌学会、江西鹰潭市微诗协会、江西省安福县作家协会等5家。“次要诗人”诗社创始人、诗人易飞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第九届华语诗歌春晚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人民日报出版社作为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