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

花馍俏 年味浓(传承)

在年夜饭的饭桌上,“黄色元宝”金光闪闪,“醒狮龙头”五彩斑斓、“红色福袋”热气腾腾,散发着浓浓的麦香……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上图,受访者供图)。据考证,花馍有1000多年历史,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华传统面点中的智慧瑰宝。“发面蒸馍添花花”是北方过年的传统民俗之一。近年来,在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梁家花馍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花馍出锅,蒸蒸日上。过年吃花馍,日子一定越过越红火。”

【这个城市有点潮】闻喜:一捏一刻 国潮花馍在指尖绽放年味

过年怎么能少了“花”的点缀?闻喜花馍一出锅,年味瞬间拉满!作为山西闻喜地方特色民间艺术之一,闻喜花馍在节日期间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年味”代表。一捏一塑间,年味便从指尖蔓延开来。 朵朵花开,龙腾凤舞,好似一幅幅微缩的山河画卷,将新年的美好祈愿捏进花馍每一道花纹里。“拿捏”住了中国年的浪漫,唤醒了人们地道的年俗记忆。色香味全开,仪式感拉满。这个春节,来闻喜把“年味”捧在手心里!图为山西闻喜花馍艺人制做

千城百县看中国|河北固安:巧手捏花馍 蒸出幸福味

花馍,又称面花,作为一种古老的面食制作技艺,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记忆。在河北固安,人们将传统花馒头的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用果蔬汁代替水,做成的面团色彩艳丽,经过压面、揉面、分剂子、做造型、醒发、蒸制等多道工序,五颜六色、活灵活现、寓意美好的“艺术品”花馍便呈现在眼前。从蒸箱里新鲜出炉的花馍,热气腾腾、栩栩如生,既飘逸着浓浓年味,又承载着传统“守”艺人的坚守。人们把财富、幸福和未来都揉

营养美味,栩栩如生!山西闻喜“蛇元素”花馍热销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2025蛇年春节临近,山西运城市闻喜县“蛇元素”的花馍格外走俏,当地的手艺人也在抓紧时间赶制,满足市场供应。在闻喜县一家花馍工作室里,手艺人正在制作新年花馍,彩色的面团,经过擀、压、切、搓、捏、剪等十几道工序,一个栩栩如生的蛇年花馍就做成了。手艺人告诉记者,使用果蔬粉和面粉为原料捏花馍,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味道可口又有营养。蛇年就要到了,他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款“蛇元素”的花馍,

文化中国行|中国日报看山西:山西“蛇元素”花馍走俏市场

《中国日报》1月15日第7版截图随着蛇年临近,“蛇元素”花馍在山西省悄然流行起来,订单量在2025年春节前夕激增。38岁的贾如霞是“平定传统花馍”技艺传承人,自10月份开始接受订单以来,网上销售额已飙升至近90万元。“生肖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从事花馍制作已有18年的贾如霞说。“我们把蛇的造型融入到我们的作品中,反响非常热烈。”贾如霞的公司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将

河口区六合街道崇文社区:巧手做花馍 喜迎龙抬头

为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3月1日上午,六合街道崇文社区举办了“巧手做花馍,喜迎龙抬头”非遗手工制作活动,邀请居民走进社区,共同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崇文社区特别邀请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舒欣堂花饽饽第四代传承人李建梅老师进行现场指导。李老师首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龙抬头”的传统习俗和花馍的文化内涵,随后展示了花馍制作的精湛技艺。在李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居民们纷

(新春见闻)面塑“守艺人”指尖传“年味儿”

中新社太原1月28日电 题:面塑“守艺人”指尖传“年味儿”中新社记者 杨静“二十九,蒸馒头”。腊月二十九,山西太原古县城的一家“花馍研习社”里,面塑手艺人续爱花还在忙着蒸花馍。枣山馍、元宝馍、年年有鱼、花开富贵……热气腾腾的花馍一出锅就销售一空。面塑,民间俗称“面花”“花馍”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等地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捏面艺人用双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人物、动物等栩栩如生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