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笔墨气韵,巨建伟绘画作品展登陆荣宝斋 3月1日,荣宝斋当代艺术馆迎来一场传统与当代交织的水墨盛宴——“妙粹灵通Ⅱ·巨建伟绘画作品展”。青年艺术家巨建伟以四十余件新作,从钟馗煮茗降邪纳福,到富贵平安肥猫暖春,再到关公献瑞罗汉山溪,将观者引入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故宫摹古者:笔墨气韵的千年传承作为故宫博物院书画临摹组组长,巨建伟的艺术之路始于对古画的“破译”。自2011年进入故宫摹画室,他经历了“三年勾线、五年接笔”的严苛训练。这种近乎 新闻 2025年03月02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浙江漫画家以笔墨勾勒梅韵 展现人文乡村艺术魅力 中新网杭州2月28日电(林波)2月28日,在浙江杭州临平超山风景区的梅树下,一群手持速写卡纸、打扮新潮的漫画家们正在用笔捕捉枝头红梅的颤动。在他们的速写本里,水墨氤氲的梅枝与身着宋韵服饰少女的裙裾在光影中交织,传统工笔的雅致与漫画分镜的张力在暖风中碰撞。漫画家创作现场。 郑亮供图 当日,“漫画人文乡村”主题漫画展在超山风景区举办,来自该省的漫画家齐聚,通过梅花文化与漫画艺术的融合,开展创作采风,展 新闻 2025年03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
李士杰:笔墨间的文化根脉与时代新生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朱旭彤 毕尚宏)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书法大厦,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书法文化的深邃与包容。这座建筑的灵魂人物,是74岁的书法家李士杰。他既是第五届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主任,更是一位以笔墨为舟、在传统与现代间架桥的“摆渡人”。李士杰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记者 毕尚宏摄)走进中国书法大厦,一幅3丈高的草书《醉翁亭记》悬于大堂,笔走龙蛇间尽显酣畅淋漓。这幅 新闻 2025年02月28日 0 点赞 0 评论 22 浏览
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开幕 2月1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承办的“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自2011年首届“意之大者”启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中国画传统形制为脉络,探索其当代生命力。第二届“长卷视界”以延绵画卷重构时 新闻 2025年02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6 浏览
“周京新画展”在扬州市美术馆开展 在当代多元的水墨画坛中,周京新以其凝练澄澈、自成一格的艺术语言独树一帜,极具代表性。他在笔墨运用上,深入钻研经典,汲取精华,进而重构当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艺术风貌,更为当代水墨的审美走向注入了全新活力,影响深远。在笔墨表现的探索之路上,周京新不断突破自我,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将图、形、笔的关系巧妙融合。在塑造笔墨造型时,深入挖掘物象的内在质感,精心演绎空间关系,最终形成了极具表现力与鲜明 新闻 2025年02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聚焦“师古人”,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举行 2月18日,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在浙江展览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以“稽古振今”为主题,聚焦“师古人”的核心命题,既延续了历届对中国画本体的深度追问,亦开启了一条更宏阔的古今对话之路。展览以古鉴今、以今承古,旨在通过笔墨叩问中国画的当代意义与未来可能。澎湃新闻了解到,自2011年首届“意之大者”启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以中国画传统形制为脉络,探索其当代生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7 浏览
气韵自生谱色新——谈王跃奎的谱色写意新山水画 雪村待酌 45cm×34cm 纸本设色 2023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升庵在泸州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泸州是英雄之地,人文之地,美食之地,佳景之地,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著名艺术家蒋兆和、王朝闻从这里走出。王跃奎便是这片热土成长起来的艺术家。王跃奎是当代画坛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画画家,在中西融合、古今嬗变道路上既注重东方笔墨精神与西方色彩内涵融会贯通,又将当代笔墨语言与传统艺术精神紧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23 浏览
笔墨绘“山魂” 黄山(三)(中国画) 卓鹤君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山魂——卓鹤君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行云流水”“心织笔耕”“坐穷泉壑”“如山之魂”“游化墨戏”5个板块,以艺术家卓鹤君从青年时期至耄耋之年的180余幅精品佳作,全面呈现其独特的山水艺术世界。卓鹤君,1943年生于浙江杭州,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他曾两次 新闻 2025年02月15日 0 点赞 0 评论 31 浏览
艺起嗨|方寸间“扇”起东方美学——感受程存恩的扇面艺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蓝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扇面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纳凉拂暑的日常用具,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的一类艺术形式。扇子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文人雅士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扇面艺术,也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展现着东方美学的魅力。春节尚未远去,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邀您欣赏艺术探索者、青岛美协理事程存恩的荷花扇面创作。文人画扇面注重意境营造与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43 浏览
脚步丈量山河 笔墨记录变迁(新春走基层) 本报总编室编辑栾心怡(右)在山东烟台八角港采访海洋牧场运营保障人员。 姜鹏飞摄本报政治文化部记者吴月(左)在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体验年画制作。 本报记者 张 贺摄本报青海分社记者乔栋(中)在可可西里沿线采访保光缆畅通巡线人员。 蔡德军摄本报江西分社记者杨颜菲(右二)在江西南昌东谢村与派出所民警一起走访群众。 姚 轲摄本报总编室编辑林子夜(左)在北京先农坛庆成宫后殿的文创空间采访工作人员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