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米尺度上“搭积木”!重大科研突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领衔,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突破口。“以前,全球科学家对铜基和铁基两类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就好比一个人摸到了象鼻子,另一个人摸到了象腿,大家只了解到部分情况。”薛其坤比喻说。薛其坤(中)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出差”百日的神十九乘组“上新”多项科研实验 央视网消息:神十九乘组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已经100多天。上周,乘组在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试验、交会对接在轨训练、空间站内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基于足底压力的在轨运动骨肌受力特征研究在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多项实验持续开展。上周,神十九乘组开展了运动骨肌受力研究。航天员利用肌肉结构与功能测量、足底压力采集、贴片式超声等设备,采集飞行中不同负荷状态下跑步、抗阻运动的足底压力、关节运 新闻 2025年02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搜论文、学代码……多所高校接入的DeepSeek“满血版”有哪些神奇之处? 新学期,多所高校掀起了智能化革新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正式接入了DeepSeek“满血版”。这个拥有6710亿参数的“超级大脑”,正在以每周迭代的领域知识和强大的“思维链”技术,为高校师生们提供科研计算、数学推导、代码修正等高难度任务的精准支持。DeepSeek“满血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版本?和普通版有哪些不同?AI新伙伴如何赋能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登录学校“Dee 新闻 2025年03月03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打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青岛这一大项目年底交付 从青岛市市北区获悉,位于拜泉路以东、南京路以北的青岛生物科研交流中心项目正式进入消防验收阶段,已完成人防验收、质监竣工验收、规划验收等工作,预计年底前交付使用。该项目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项目两个主楼为科研办公楼,其中1号楼共20层,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2号楼共9层,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下设置412个停车位。据悉,青岛生物科研交流中心项目是支撑市北区国际大健 新闻 2025年02月05日 0 点赞 0 评论 36 浏览
新华全媒头条|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新华社郑州2月11日电 题: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新华社记者李俊、张兴军、韩朝阳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 新闻 2025年02月12日 0 点赞 0 评论 32 浏览
我国自主研制AS700D载人飞艇完成首次科研试飞 记者今天(21日)从中航工业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完成了首次科研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AS700D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电动力飞艇,最大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含驾驶员最大载客量10人。首次科研飞行试验累计进行了四个起降,分别对AS700D载人飞艇的操控特性和动力特性进行全面检验。据介绍,这型飞艇在首款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28 浏览
两会声音|省人大代表金成成:加强民营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培育更多对口人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加强民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管理人才、专业型技术人才及有针对性的科研人才。”省人大代表、山东金玺泰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金成成建议,构建起更加紧密、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培养更多优秀对口人才,补齐民营企业亟需的管理、科研和技术人才短板。金成成说,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对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有着迫切需求,而高校作为 新闻 2025年01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7 浏览
痛悼!“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2月7日10时许,“中国船舶 ”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讣告中称, 黄旭华同志的遗体送别仪式将于2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湖 新闻 2025年02月07日 0 点赞 0 评论 35 浏览
北京自然科学领域全面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记者2月20日从北京市财政局获悉,近年来,北京不断深化科研经费改革,科研经费“包干制”已在自然科学领域全面铺开,目前覆盖3400余项科研项目、累计覆盖近1.6万名科研人员,有效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北京自然科学领域全面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北京市财政局供图从2021年起,考虑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的特殊性,北京市财政局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科技新星计划专项、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科 新闻 2025年02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3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