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复旦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全球招聘人才,薪资60万元起

复旦大学正在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继2024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新开AI-B类课程《具身智能引论》后,2025年新年伊始,复旦大学又新设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并启动对外招聘。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次招聘岗位包括博士后、准聘任助理教授等,基本薪资60万到100+万。从微信公众账号“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该账号2月5日完成新注册公众号认证)对外公布的资料中可以看到,

国产电动型飞艇AS700D科研首飞成功

2月21日,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验证了技术成熟度和原理,为后续电动飞艇的研制及应用进行技术储备。据介绍,AS700D是一款全电动力飞艇,在AS700载人飞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电动化升级,采用先进的锂电池电驱动系统、螺旋桨系统、推力矢量系统及冷却系统,取代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料系统。记者:方亚东、闫睿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京津联动助推科研创新产业集聚

眼下,位于天津市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企业研发生产忙碌。作为北京与天津携手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合作平台,也是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重资产项目,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自2017年正式破土动工以来,已累计注册市场主体1800余家,2024年税收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8%,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2%。如今,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汇聚了一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类企业,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距地球16万公里的“太空合声”

地球磁力线像琴弦一样被宇宙空间带电粒子拨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团队日前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距离地球16万公里处遥远太空的“太空合声”,并发现了全新的合声波产生机制,突破了全球科学界在太空合声波研究领域延续70多年的传统认知。北航团队首次发现遥远空间的“太空合声”专家介绍,“太空合声”学名为合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传统观点认为它的产生与地球磁场有

我国科学家创制辅酶Q10水稻新种质

2月14日,上海科研团队在国际期刊《细胞》(Cell)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植物进化的辅酶Q10性状设计”的科研论文,通过系统分析辅酶Q在陆生植物中的演化轨迹及关键酶自然变异,解析了植物辅酶Q侧链长度控制的分子机制,利用引导编辑技术改变水稻基因组Coq1酶的5个氨基酸,创制了合成辅酶Q10的水稻新种质,小麦编辑也取得重要进展。该科研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陈晓亚院士团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记者22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此项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方案。(北京量子信息科

专访蔡磊:每一种罕见病的攻克都是人类医学的巨大突破

海报设计 郁斐2025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2025年,也是蔡磊与“渐冻症”斗争的第六个年头。2019年,时任京东集团副总裁的蔡磊被确诊“渐冻症”,从商业精英到罕见病患者,再到科研推动者,蔡磊的人生轨迹因一场罕见病而彻底改变。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英文简写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受到侵袭,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最终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

时隔8年,日本再次将朱鹮归还中国!

日本环境省于 10 月 24 日宣布,将把新潟县佐渡市出生的 16 只朱鹮归还给中国。这一举措,犹如一座连接中日两国的生态桥梁,承载着希望与友好。中国方面将于 10 月 29 日访日,在佐渡市的朱鹮交流会馆举行庄重的交接签署仪式,而 31日这些珍贵的朱鹮将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这是自 2016 年以来,时隔8年再次进行的朱鹮归还活动,意义非凡。根据中日双方的备忘录,日方从中国提供的朱鹮所繁育的后代中

黄旭华院士追悼会现场,86岁老友李德仁院士赶来相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据《湖北日报》报道,2月10日10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当日,黄旭华院士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前来与他送别。报道称,在2月8日、9日两天,预约前往吊唁的总人数有9000多人。直到2月9日晚9时多,记者在现场看到,仍然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