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国产载人飞艇成功首飞!

国产载人飞艇AS700D成功完成科研首飞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来源:大江网

昆虫新物种海珠微瓢虫被发现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周颖)记者近日从广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动物研究所昆虫生态与害虫控制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发现一个昆虫新物种,研究者以发现地将其命名为海珠微瓢虫。相关论文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动物阶元》上。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该所海珠湿地昆虫多样性监测项目负责人俞雅丽介绍,团队从2020年开始对海珠湿地昆虫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和调查。在标本分类鉴定过程中,发现昆

搜论文、学代码……多所高校接入的DeepSeek“满血版”有哪些神奇之处?

新学期,多所高校掀起了智能化革新浪潮。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正式接入了DeepSeek“满血版”。这个拥有6710亿参数的“超级大脑”,正在以每周迭代的领域知识和强大的“思维链”技术,为高校师生们提供科研计算、数学推导、代码修正等高难度任务的精准支持。DeepSeek“满血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版本?和普通版有哪些不同?AI新伙伴如何赋能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发展?登录学校“Dee

守护“水下国门”的听海者

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一生践行“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理想追求,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培养了一大批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为共和国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杨士莪以“谋海济国”为使命担当,全身心投入我国水声科研事业中,通过经年累月的辛勤耕耘、不懈探索,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深蓝海域。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因病逝世,

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发展瓶颈的特色路径,为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布局创新发展“关键一子”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余龙在阔别

【光明论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光明论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年来,我国在科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自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发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来,我国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系列举

我国自主研制AS700D载人飞艇完成首次科研试飞

中航工业消息,我国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在湖北完成了首次科研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AS700D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电动力飞艇,最大设计飞行速度每小时8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3100米、含驾驶员最大载客量10人。首次科研飞行试验累计进行了四个起降,分别对AS700D载人飞艇的操控特性和动力特性进行全面检验。据介绍,这型飞艇在首款载人飞艇AS700的基

教育部:超14.1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已纳入平台共享

对于有网民在中国政府网上留言建议高校实验平台和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今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回复称,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推动高校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全面开放、充分共享。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要求,教育部重点推进直属高校公共

青评果丨修好从科研到产业的“快速路”

许晨日前,青岛发布《青岛市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改革举措,以系统化、精准化的政策组合拳,力图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瓶颈,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明确了科技创新的方向,更通过政策的创新与平台的建设,打通从科研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措施》中提出通过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制度,解决了科研人员因担心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