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中国科研团队为作物抵御寄生植物威胁提出解决方案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寄生植物会对农作物带来巨大冲击甚至毁灭性打击,从而严重威胁粮食安全。这种情况该如何有效应对,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发育所)的消息说,该所科研团队联手合作伙伴,最新在“作物抗寄生植物研究”方面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从高粱中首次发现两大关键基因,通过基因编辑修饰具有广泛的重要作物抗寄生应用前景。本项研究成果示意图。

佛山市人大代表史四卿:佛山要加大科研人才引进力度

2月19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佛山市人大代表、佛山仙湖实验室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史四卿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仙湖实验室去年在氨氢零碳燃烧技术方面取得了世界级进展,建议佛山要成建制引进科研团队。“为支撑佛山产业更好地升级转型,应该从国内外‘成建制’引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史四卿表示。他特别强调“成建制”的重要性:“个别团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所以一定要把某个机构中某一个领域的团队全

AI下田 种业上分 看AI训练师如何给棉花“刷脸打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在科研育种加代、应急种子生产、制种繁种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这里正被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初春时节,总台央视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看到了种源攻关的新变化。种源攻关里的AI训练师在南繁基地的这块棉花

无偿捐赠!百洋医药“牵手”康复大学

9月19日,百洋医药集团与康复大学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康复医学领域开展合作,协同推进康复医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助力专业人才培养。此次百洋与康复大学携手合作,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挖掘和培育具有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康复医学成果。同时,百洋医药集团将向康复大学捐资1000万元,用于支持康复大学的医学

勇闯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解码河南“重建科学院”改革

撒下一颗创新“种子”,呵护3年多,能长成什么样?2021年10月,面对“不成创新高地,就成发展洼地”的紧迫形势,河南省认准“华山一条路”,重建重振科学院,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3年多来,河南以体制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将一家不太起眼的科研事业单位,重塑为开放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突破创新发展瓶颈的特色路径,为中原大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布局创新发展“关键一子”1月7日,在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首

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委会召开"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

中国日报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蒋成龙)2月19日下午,"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崧出席会议并致辞,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主持会议。会议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以数据为驱动、以模型为载体,正成为科学研究的加速器、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开创了科研的新

广西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

本报南宁电(记者庞革平)近日,广西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代表、相关高校专家代表、广西大学校领导校友代表等500余人参加揭牌仪式。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在揭牌仪式上讲话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作为广西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区合建高校,广西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命题,积极筹建、成立人工智

从“最短”时间尺度到“最小”恐龙脚印(一周科技观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借助先进的研究手段。其中,大科学装置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重要工具。过去一周,跟大科学装置相关的科学进展不少:我国科研人员基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取得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宇称破坏参数测量结果。这个参数又被称作“李杨”参数,由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在安徽合肥,“人造太阳”

黄旭华生平

黄旭华同志,曾用名黄绍强,男,汉族,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旭华同志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市招商局、上海市港务局、上海市船舶工业管理局、北京船舶工业管理局、海军和一机部联合组建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