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如何拯救“节后综合征”

春节假期结束,不想上班、不想上学、不想起床?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还不太适应?来看看如何应对吧!什么是“节后综合征”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等现象,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1.睡眠紊乱。假日期间,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2.手机沉溺。假期长时间刷手机,不仅

春节“睡不好”?专家提醒假期也要保持规律作息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顾天成)春节假期,人们日常生活规律有所打乱,加上熬夜、饮食油腻等因素,容易“睡不好”“睡不够”。对此,医学专家提示,假期也要注重调整作息。“懒觉虽美,但晚起可能打乱生物钟,节后难以调整状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副主任董霄松建议,公众春节假期也要尽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时间控制在7至8小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表示,即使守岁也不建议通宵不睡。如果熬一整宿,对于体

热闻丨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节后上班,遇到“节后综合征”该咋办?

正月初八,春节假期之后回归工作第一天,你的开工状态还好吗?此时的你是否感觉头晕乏力、心慌焦虑、失眠健忘、反应迟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如果出现了以上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等现象,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专家提示,如果您出现下面几

安心过大年|中医教你四招,轻松应对“节后综合征”

春节假期后,若出现疲惫乏力、焦虑烦躁、睡眠紊乱、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征”。建议饮食要“少”,减少油腻辛辣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睡眠要“早”,逐步调整生物钟,做到早睡早起;运动要“好”,增加运动时间,使工作和生活都循序渐进。

再忙也要按时吃饭 | 一日三餐有时间 这样吃身体受益

在忙碌的生活中,一日三餐似乎成了例行公事,但我们是否想过,每一顿饭的时间安排,其实暗藏着健康密码?科学研究表明,正确的用餐时间不仅能够稳定血糖、改善睡眠质量,甚至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那么,理想的用餐时间究竟是什么时间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时间,让生活更加健康和谐。早餐应该怎么吃一顿合格的早餐,需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及矿物质,最好在7:00~8:30之间吃早餐。早餐搭

拜年、贴春联促肝气生发,用好“养生三宝”健康过大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唐旭东,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等专家针对大众普遍关注的“春节健康养生”话题,给出了专业的中医建议与指南。春季养生首先养肝“春季养生首先要养肝。”北京中医药大学贺娟教授针对春季养肝提出具体建议:一方面,肝气主生发,也就是说如果春季肝气生发不利,就很容易

长假之后患上“节后综合征” 你中招了吗?

今天是正月初四,春节假期刚刚过半。不过有些人已经开始焦虑,说自己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什么是“节后综合征”?又该怎样正确面对“节后综合征”?今天的朝“问”健康,我们就一起跟随专家来学一学。什么是“节后综合征”?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谢江:很多人长假以后就会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甚至有的人有心慌胸闷这种感觉,从而很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个就是节后综合征。哪些因素会

专家科普春节如何做好“用眼健康”?

中新网上海1月29日电(李秋莹 周孙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眼健康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段,在长假期间,一些眼科慢性疾病,像不可逆致盲性慢性眼病青光眼、眼底病等往往呈现高发和反复的态势。近日,记者专访眼科专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孙兴怀,他为大众科普春节期间应该如何有效保护眼健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孙兴怀科普春节期间应该如何有效保护眼健康 周孙榆

缓解假期熬夜后疲劳和感冒,中医有“妙招”

春节长假期间,人们熬夜追剧、旅游或探亲访友舟车劳顿,容易带来眼疲劳、感冒等健康问题,中医专家提示,不妨试试用中药代茶饮、药膳、穴位按摩等中医药方法来应对。假期作息不规律容易持续影响睡眠,如何调整?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贺娟说,素来睡眠不好的人应“先睡心、后睡眼”,先让心静下来,才能尽快进入睡眠状态;《黄帝内经》提到“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餐应尽可能少吃,减少高能量饮食摄入。此外,不宜在没有睡意时躺在